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下載清單
網站導覽
首頁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瀏覽
人名瀏覽
類別瀏覽
典藏單位瀏覽
關於我們
圖像授權說明
典藏品開放統計
請輸入關鍵字
下載清單
:::
藏品資訊
毛尖卷柏苔
物種分類資訊
界名
:
植物界
Plantae
門名
:
苔類植物門
Bryophyta
綱名
:
苔綱
Bryopsida
目名
:
真苔目
Bryales
科名
:
卷柏苔科
Racopilaceae
屬名
:
卷柏苔屬
Racopilum
學名
:
Racopilum aristatum Mitt.
中文名
:
毛尖卷柏苔
種小名
:
aristatum
種命名者
:
Mitt.
英文名
:
Racopilum aristatum
藏品典藏資訊
編目號(藏品館號)
:
TAIMB001334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博物館植物學組
取得方式
:
不可考
到館日期
:
1995/06/30
藏品來源資訊
採集日期
:
1947/4/
藏品採集地理資訊
國別代碼
:
JP
國名
:
日本
Japan
二級行政分區
:
南那珂郡
Minaminaka-gun
三級行政分區
:
飫肥村
Obi-mura
地名
:
飫肥村
Obi-mura
海拔高度/下限
:
ca. 100 m.
海拔高度/上限
:
ca. 100 m.
經度(度/分/秒)
:
131°21'
緯度(度/分/秒)
:
31°37'
藏品棲地資訊
微生育地
:
In trunco putrido skiophila.
藏品描述
描述
:
Racopilaceae Kindb. (卷柏苔科) 由瑞典蘚苔學者 Nils Conrad Kindberg (1832-1910) 於 1898 年建立,曾被認為僅有 2 屬,包括模式屬 Racopilum P. Beauv. (卷柏苔屬),以及侷限分布大洋洲、澳洲昆士蘭、東南亞和東非島嶼的 Powellia Mitt.。2008 年,荷蘭格羅寧根大學學者 Ben O. van Zanten 將後者拆分作三屬,除保留 Powellia Mitt.,另創立 Powelliopsis Zanten 和 Timokoponenia Zanten,該分類至今仍為 The Plant List 所採納。
本科較穩定的共同特徵為植株扁平,葉於莖兩側、背側共四列(也有說三列)著生,背葉常明顯小於側葉(故僅憑肉眼易誤判作葉僅兩列),莖腹面有發達假根,可用於抓附基質。臺灣目前僅記錄到卷柏苔屬,該屬孢子體上部略微彎曲,蒴柄較長,孢蒴成熟時蒴柄上部依順時針扭轉,蒴齒頗為完整;相較下,Powellia 等三屬孢子體直挺,蒴柄較短,蒴柄扭轉方向為逆時針,蒴齒並不發達,可茲區別。臺灣物種名錄 (TaiCOL) 收錄卷柏苔屬共計 3 種,即 R. aristatum Mitt.、R. ferriei Thér. 和 R. spectabile Reinw. & Hornsch. (巨葉卷柏苔),唯前兩者現多視作 R. cuspidigerum (Schwägr.) Ångström (毛尖卷柏苔) 的同物異名。
毛尖卷柏苔於臺灣分布廣泛,本島各縣市多有紀錄,縱向梯度橫跨海拔 100 至 2200 公尺,係臺灣最普遍可見的匍匐型苔類之一。據個人觀察,本種偏向岩生及土生,偶有樹生,常見於陰濕環境,如溝渠邊壁或林下溪床上的岩石表面。除背、側葉明顯兩型,本種植株匍匐,族群往往大片密集成墊狀 (mats),中肋強勁,因突出葉尖而有芒尖,乾燥後葉明顯蜷縮,均屬野外就能輕易參考的鑑定特徵。本種葉先端邊緣鋸齒由單一細胞構成,側葉長度通常在 2.0 mm 左右,表面平滑。
本人尚未有機會親眼觀察臺灣另一同屬物種巨葉卷柏苔,但參考臺灣蘚苔分類學者林善雄教授經驗,該種側葉長可達 3.5 mm,葉表面常帶皺褶,葉先端緣齒由 2~5 枚細胞構成等,皆與毛尖卷柏苔有所區分。有趣的是,根據 van Zanten (2006),巨葉卷柏苔尚有一變種 var. subisophyllum Herzog,為本屬少數植株較立體、葉兩型現象較不明顯的分類群。
(國立臺灣博物館植物學門內容維護者楊富鈞於 2022-05-10 最新修訂。)
詳細資料
授權資訊
國家文化記憶庫
已瀏覽清單
:::
版權所有
文化部
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著作權聲明
總機電話:(+886)-2-8512-6000 地址:24219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意見詢問:歡迎透過電話的方式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為您服務。
藏品總筆數
1227747
文化部典藏網功能服務滿意度:
非常喜歡
喜歡
尚可
網站資料內容為典藏機關自行維運,藏品資料欄位,若尚未著錄者,不予呈現。
瀏覽人次
3988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