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下載清單
網站導覽
首頁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瀏覽
人名瀏覽
類別瀏覽
典藏單位瀏覽
關於我們
圖像授權說明
典藏品開放統計
請輸入關鍵字
下載清單
:::
藏品資訊
台閩苣苔(俄氏草)
物種分類資訊
界名
:
植物界
Plantae
門名
:
木蘭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名
:
木蘭綱
Magnoliopsida
目名
:
玄參目
Scrophulariales
科名
:
苦苣苔科
Gesneriaceae
屬名
:
臺閩苣苔屬(俄氏草屬)
Titanotrichum
學名
:
Titanotrichum oldhamii (Hemsl.) Solereder
中文名
:
台閩苣苔(俄氏草)
藏品典藏資訊
編目號(藏品館號)
:
TAIMH001707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博物館植物學門
取得方式
:
不可考
到館日期
:
1995/06/30
藏品採集地理資訊
國別代碼
:
TW
國名
:
中華民國
Republic of China
藏品描述
描述
:
此標本僅知採自臺灣,由於標籤資訊短缺,採集者、詳細採集地及採集日期等已難確考,由所採用的標籤格式仍帶「昭和」字樣,可能採於日治時期。標本上保存了植株包括根、莖、葉等重要特徵。雖缺乏生殖構造,但由葉部形態,推斷為苦苣苔科之俄氏草 (Titanotrichum oldhamii)。
成株生長形態為多年生斜倚至直立型草本,主莖通常很短;單葉不等大對生(有時植株上部會近於互生),葉身常為葉基漸尖至歪斜的狹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兩面疏被短柔毛,葉緣具不規則鋸齒。此外,這個物種最特殊的地方之一是繁殖過程中會採用兩種截然不同的策略:第一種策略與臺灣其他苦苣苔科植物並無大異,兩性花以總狀排列於花序軸上並頂生於生殖枝先端,花冠筒狀並具唇形二裂,上唇及下唇再分別以二及三淺裂,內外底色皆為亮麗的鮮黃色,內側尚具紅色斑塊(可能用於指引傳粉者入內),整體造形如掛成串風鈴,授粉後會發育成卵球狀的蒴果;第二種策略卻是在花序上的花凋謝後,於原花著生處發育出帶有刺毛的珠芽,可能具有附著於動物毛皮並藉此傳播後代的功效。
本屬為單種屬,即俄氏草屬下便只俄氏草一種,於世界之主要分布範圍為臺灣及中國大陸閩浙地區,故中國植物誌以「臺閩苣苔」稱之,於臺灣則分布本島低中海拔山區潮濕環境,並以中北部族群較多,南部僅少數地區如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境內有零星紀錄。
(黃啟東 & 蔡孟穎撰,謝長富審)
詳細資料
授權資訊
國家文化記憶庫
已瀏覽清單
:::
版權所有
文化部
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著作權聲明
總機電話:(+886)-2-8512-6000 地址:24219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意見詢問:歡迎透過電話的方式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為您服務。
藏品總筆數
1227747
文化部典藏網功能服務滿意度:
非常喜歡
喜歡
尚可
網站資料內容為典藏機關自行維運,藏品資料欄位,若尚未著錄者,不予呈現。
瀏覽人次
3988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