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下載清單
網站導覽
首頁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
人名
類別
典藏單位
年代瀏覽
人名瀏覽
類別瀏覽
典藏單位瀏覽
關於我們
圖像授權說明
典藏品開放統計
請輸入關鍵字
下載清單
:::
藏品資訊
繖序美洲假澤蘭
僅限公開瀏覽
物種分類資訊
界名
:
植物界
Plantae
門名
:
木蘭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名
:
木蘭綱
Magnoliopsida
目名
:
菊目
Asterales
科名
:
菊科
Compositae (= Asteraceae)
屬名
:
Kuhnia
學名
:
Kuhnia eupatorioides L. var. corymbulosa Torr. & A.Gray
中文名
:
繖序美洲假澤蘭
藏品典藏資訊
編目號(藏品館號)
:
TAIMH004614
典藏單位
:
國立臺灣博物館植物學組
取得方式
:
不可考
到館日期
:
1999/06/30
藏品來源資訊
採集日期
:
1971/9/28
採集日期(日)
:
1971/09/28
藏品採集地理資訊
國別代碼
:
US
國名
:
美國
USA
二級行政分區
:
利文斯頓
Livingston County
地名
:
Smithland. Open rocky woods on Bizzle Bluff near Three Rivers Rock Co. road off US60.
藏品描述
描述
:
此標本由採集者 Raymond Athey 於 1971 年採自美國肯塔基州李文斯頓郡 (Livingston County) 的一處開闊林地,入藏本館的歷史詳情已難查考,唯標籤上有曼菲斯大學植物標本館 (Herbarium of Memphis State University) 的標示。標本上保有一段帶莖、葉及花序的植株局部,並被鑑定做 Kuhnia eupatorioides L. var. corymbulosa Torr. & A.Gray,但參考 The Plant List 和 Flora of North America,本種已改隸 Brickelliag 屬,此學名變更為 Brickellia eupatorioides var. corymbulosa (Torr. & A.Gray) Shinners。英文俗名 "false boneset" 直譯即「假澤蘭」,然而該名在臺灣已被用於指稱 Austroeupatorium(一群全部原生南非地區的菊科植物),故將 "Brickellia" 新擬做「美洲假澤蘭屬」,並參考變種名 "corymbulosa",稱本變種為「繖序美洲假澤蘭」。
本種為北美的特有種,主要分布美國中部各州。植株為多年生直立型大草本(株高可達 2 m),莖一般少分枝且被有毛茸,基部略呈木質化。葉為帶疏鋸齒緣的線狀披針形,幾近無柄,互生於莖上。頭狀花序於植株上部集簇成略做繖房狀的圓錐形,每朵頭花由 6~35 朵黃綠色小花組成。果實為帶冠毛的瘦果,靠風力傳播。
(初始版本於 2020 年由楊富鈞所撰、由王震哲所審,本館內容維護者楊富鈞於 2021-05-30 最新修訂。)
詳細資料
授權資訊
國家文化記憶庫
已瀏覽清單
:::
版權所有
文化部
隱私權及安全政策宣示
著作權聲明
總機電話:(+886)-2-8512-6000 地址:24219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13樓
意見詢問:歡迎透過電話的方式與我們聯繫。 我們將以最快的速度為您服務。
藏品總筆數
1227747
文化部典藏網功能服務滿意度:
非常喜歡
喜歡
尚可
網站資料內容為典藏機關自行維運,藏品資料欄位,若尚未著錄者,不予呈現。
瀏覽人次
3988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