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登錄號:h0000373的圖片(brh0000373na0004t.jpg)(CC BY),第1張,共9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h0000373的圖片(brh0000373na0004t.jpg)(CC BY),第1張,共9張
登錄號:h0000373的圖片(brh0000373na0001t.jpg)(CC BY),第2張,共9張
登錄號:h0000373的圖片(brh0000373na0002t.jpg)(CC BY),第3張,共9張
登錄號:h0000373的圖片(brh0000373na0003t.jpg)(CC BY),第4張,共9張
登錄號:h0000373的圖片(brh0000373na0005t.jpg)(CC BY),第5張,共9張
登錄號:h0000373的圖片(brh0000373na0006t.jpg)(CC BY),第6張,共9張
登錄號:h0000373的圖片(brh0000373na0007t.jpg)(CC BY),第7張,共9張
登錄號:h0000373的圖片(brh0000373na0008t.jpg)(CC BY),第8張,共9張
登錄號:h0000373的圖片(brh0000373nd0001t.jpg)(CC BY),第9張,共9張
文物分類:器物類\歷史文物
其他:西周中期
尺寸描述:高19 寬15.6
文物描述:國立歷史博物館藏《鼎》(館藏編號h0000373),此鼎為出土於河南臨汝之周朝青銅器,敞口、厚唇,立耳微外張,器腹甚寬,外觀近乎扁體,垂腹甚為明顯,下承三柱足,足內側有槽。全器除頸部二道帶狀雷紋外,並無其他紋飾。底、足、腹皆有範線,有餘土殘留。《說文解字》中對「鼎」的解釋是:「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象析木以炊。」鼎其大部份當烹飪器,考古發掘出土的鼎有底部與足部帶煙炱者,可確定其為炊器,但於宴會當中,亦用作盛肉或盛調味品之器具。鼎的基本結構為三足、兩耳、深腹,腹備實肉,足備穩立揚火,耳備扛運。鼎是殷周青銅器中數量最多,地位最重要的器類。除了當貴族們日常用品外,亦為宴饗、祭祀等禮制活動時的重要禮器之一,所謂「鐘鳴鼎食」,即是把鼎與鐘分別作為禮樂重器之代表。更甚者,鼎亦被作為是王權之象徵,《左傳》宣公三年記楚莊王問鼎中原,說明了鼎在古代社會的重要且特殊的地位。

館藏編號:h0000373

典藏單位:國立歷史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艾格理著《蘭嶼之旅》)的圖片
藏品(華太平家傳(大河小說)73)的圖片
藏品(少女成長系列:十三歲/擦口紅)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落日餘輝)的圖片
藏品(昭和十七年范朝燈繳納聽取料現金受領證)的圖片
藏品(門窗表(一))的圖片
藏品(嵌字對聯筆記四對)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