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登錄號:08201992的圖片(082019920000.JPG),第1張,共1張
僅限公開瀏覽   
席德進
藝術類\素描
簽字筆、紙本
國立臺灣美術館
08201992
此作以《人》為題名,席德進將修築房屋的「人」,擺置在建築體的側邊,狀似正在進行著綑綁鋼筋的動作。席氏以此人的身體工作狀態與屬性,表現藍領勞動者的工作生活光景,蹲踞在正值修築中的工地上,狀似靜謐的工作著。簽字筆描繪的線條,框架出具有透視效果的建築基地,好似辛勤工作的建築工人正與創作者共同修築著房屋。席德進以「人」為題,並非表現肖像畫般的人物特寫,而是透過人在空間中的狀態,梳理「人」的表現主題。並且,由於修築工地的空間,清晰簡要地表明人物的工作情態,於是具有一地方感的連結於焉生成。席德進善於以寫生的視角,表現日常生活所見所感,所以往往能夠採集、再現具有地方性特質的繪畫主題。因此,在這件作品當中,人雖然是主要的畫題,但是失卻了空間的表現與支持,「人」被繪畫的特殊性內涵亦將佚失。席德進曾在寫給莊佳村(1942-)的書簡中提及,他有一個很大的願望,即是回到台灣,描繪具有族群文化特色的鄉村、農人和廟宇,這些將隨著時間流逝,並且沒有畫家畫過的主題。《人》這件作品相當程度也是在表現地方性景觀的脈絡之下被再現出來,從而能夠作為一個表徵地方觀察的作品。
出處:陳美靜 ,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席德進,於 1923 年出⽣於中國四川。在成都技藝專科學校就讀時,受留法畫 家龐薰琹(1906-1985)啟發,接觸到⾺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畢卡索 (Pablo Picasso,1881-1973)等畫家,開始嘗試抽象藝術風格。1943 年進入重慶國⽴ 藝術專科學校,受教於林風眠(1900-1991)並與趙無極(1921-2013)、李仲⽣ (1912-1984)諸畫家多所往來,追求藝術的⼼志真切。歷經戰亂,1948 年輾轉來 台,任教於嘉義中學,四年後辭去教職移居台北決⼼專職創作。 席氏早期風格主要受到野獸派(Fauvism)與林風眠影響,⾊調強烈、線條粗 ⿊剛勁有⼒。1962 至 1966 年應美國國務院之邀,⾛訪歐美各地,受到普普藝術 (Pop art)、歐普藝術(Op art)、硬邊繪畫(Hard-edge painting)等現代藝術發 展的影響。回台後的創作反思中國繪畫精神,決⼼回歸民間藝術與台灣建築,結合傳 統與鄉⼟,運⽤墨彩暈染特⾊,融會貫通了東、西繪畫特點的兼容性,開創了獨具 個⼈風格語彙的時代創作。 綜觀席德進漫長的藝術旅程,作品媒材豐富多元,勇於嘗試各類創作形式,包 含⽔彩、⽔墨、油畫、素描、版畫等,晚期傾注於台灣建築、民間古物研究的精 神,帶動古蹟保存的意識。除了繪畫以外,也曾出書、於雜誌發表⽂章,其中包含 散⽂、遊記、書信、創作思考。⼀⽣持續追索、定位何謂現代的、中國的畫家,何 謂現代中國畫,即便晚年臥病在床,仍⼼繫於國畫的創新,希冀為⽔墨開創新局。
出處:朱珮儀,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已瀏覽清單
藏品(子:背面圖、側面圖及斷面圖。背面圖。側面圖(北)。吹拔部平面(挑高部)。縱斷面圖。)的圖片
藏品(鈍齒鼠李)的圖片
藏品((雜誌介紹))的圖片
藏品(1900年3月鐵齋外史『竹石ノ圖』)的圖片
藏品(接骨木,木蒴藋)的圖片
藏品((P254-255))的圖片
藏品(日本十錢硬幣)的圖片
藏品(樑鋼筋配置)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