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聲
藝術類\攝影
1990
彩色照片、聚酯塗佈RC、沖印
國立臺灣美術館
09700170
郭英聲(1950-)出生於台北,寂寞與孤寂的氛圍從小就環繞著他,如影隨形,揮之不去,因而透過攝影鏡頭創造出不以人為被攝主體,而是以充滿虛無主義感的自然光影或周遭靜物為主角,似乎才是陪伴著自己的唯一存在物。同時藉由攝影的紀錄與再現,消弭對於自身的孤獨感,也再一次強調自己曾經處於當下時空的映證。透過觀者的角度如同進入到郭英聲拍攝的平行時空,時而身處在巴黎,時而又在台北、京都,或威尼斯等城市,畫面中依稀能「看見」微風緩緩流動、空氣中的濕度與氣味、依稀聽見的聲響、平靜而起伏的情緒、瞬間凝結的時間,以及各個城市的溫度差異,構成多重感受的複合視覺樣態與風景記憶,也如同那不曾消逝的靈光。〈彩色系列〉-京都攝於日本京都,再一次面對空間內外的框景層次,郭英聲在不同城市旅遊所見的門與窗,總是與鏡頭呈現垂直角度取景,呈現鏡頭框景內方方正正的窗框與門框,透露著另一個可見或不可見的空間存在,反覆象徵著歸屬感的游離寂寥。畫面中大面積的玻璃木窗穿透了另一個未知功能的場域,是物件儲藏還是人為使用?從右方穿透的光線也提醒觀者另一個空間的關係,玻璃映射出不同角度的片段影像與微弱光點,任由觀者去解讀那瞬間凝結光影的符號語言,模糊了羅蘭巴特的能指與所指界線,也讓觀者重新定義作品的情緒與故事,拼湊每一段生命風景記憶。
出處:趙欣怡,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