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松
藝術類\版畫
1958
凸版版畫/木版/雕版
國立臺灣美術館
09700355
秦松(1932-2007)生於中國安徽盱貽,1949年來臺,隔年就讀於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藝術科(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1953年,跟隨李仲生(1912-1984)研究現代繪畫理論,後來加入「東方畫會」,1958年與江漢東(1926-2009)等人成立「現代版畫會」。1959年版畫作品〈太陽節〉榮獲第五屆巴西「聖保羅國際雙年展」榮譽獎,之後卻因〈春望〉(一說為〈春燈〉)等作品被疑污辱元首而遭情治單位調查,是為「秦松事件」。1969年定居美國,2007年逝世於紐約。
秦松在接觸現代繪畫之後,開始探索較為純粹的形式語言。繪畫蘊藏詩意與哲理,往往呈現出非現實、感性且形而上的獨特氣質。〈宇宙之運行〉(1958)運用線條構成了數隻特徵明確、形態完整的「鳥」。左邊那隻有圓圓的大眼睛和尖尖的嘴喙,撐腰挺腹的模樣活像一位懷孕的婦人;右邊那一隻似鳥的生物依偎在側,下方還有一隻倒掛的小鳥。整張圖畫布滿粗細、長短不一的線,以及它們交織出的各種形狀的面,這其中又以橢圓形似「卵」的造型最為醒目。尤其左側鳥腹中的「卵」,中央一條直線區分開列於兩側的圓點,像極了胚胎發育初期的「2細胞期」。「圓」代表時間生生不息地運轉、生命週而復始地起滅,而此作之旨,不就是對出生、成長、衰老和死亡提出質問嗎?秦松以幽默奇異的手法,討論著宇宙生命的嚴肅課題。
出處:朱正卿,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