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信仰空間
登錄號:09900007的圖片(099000070000.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10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09900007的圖片(099000070000.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10張
登錄號:09900007的圖片(099000070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10張
登錄號:09900007的圖片(099000070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10張
登錄號:09900007的圖片(099000070003.JPG)(僅限公開瀏覽),第4張,共10張
登錄號:09900007的圖片(099000070004.JPG)(僅限公開瀏覽),第5張,共10張
登錄號:09900007的圖片(099000070005.JPG)(僅限公開瀏覽),第6張,共10張
登錄號:09900007的圖片(099000070006.JPG)(僅限公開瀏覽),第7張,共10張
登錄號:09900007的圖片(099000070007.JPG)(僅限公開瀏覽),第8張,共10張
登錄號:09900007的圖片(099000070008.JPG)(僅限公開瀏覽),第9張,共10張
登錄號:09900007的圖片(099000070009.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0張,共10張
渠岩
藝術類\新媒體藝術
2007
數位影像輸出
國立臺灣美術館
09900007
渠岩(1955-)出生於江蘇徐州,畢業於山西大學藝術系油畫專業。童年經歷動盪的文革時期,在鋼鐵廠工作五年後才開始接觸繪畫,對藝術與社會懷有使命感,1980年代投身於中國85新潮的現代美術運動,1992年赴歐受到東歐思想影響,1997年回國定居北京。擅長以繪畫、裝置、攝影為創作媒材,作品中透露著人文主義的關懷與對現實的批判,是中國著名的當代藝術家。
《信仰空間》客觀地紀錄鄉村最真實的天主/基督教信仰現場,村民以簡樸的房舍作為教堂,肅穆的十字架等符號,在半剖開的教堂中充盈著異質性,也與鄉村的傳統宗教、道德風俗產生交融與變形,像是畫面中可看到「大初有道」的匾額、紅燈籠與十字架、經文錯置。畫面中雖不見鄉民的存在,但仍散發出強烈的精神性與現場感。近年來中國對鄉村的行政力降低,基層也產生新的權力結構,即使在艱苦的環境下,底層民眾仍創造出精神需求的儀式場域,並呈現驚人的生命韌性與能量,也使觀者透過一幀幀影像與人性對視。渠岩自2005年起開始創作《人間三部曲》的紀實攝影系列,以鄉村空間為拍攝對象,透過攝影觀察社會變遷、深入現實、觸碰問題。2011年更進一步成立「許村國際藝術公社」,希望透過藝術介入的方式,復興鄉村凋零的文化。
出處:陳映禎,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已瀏覽清單
藏品(石片器)的圖片
藏品(李行導《小城故事》電影海報)的圖片
藏品(魯凱族織繡-9)的圖片
藏品(瓷片)的圖片
藏品(「台灣人要出頭天的常識」小冊子 )的圖片
藏品(絲滌)的圖片
藏品(柯瑞吉歷史科試題抄寫)的圖片
藏品(保證責任後龍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給謝氏金草大詔奉戴儲金簿)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