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賢祥
藝術類\複合媒材
1996
大度山土、補土、磁磚、壓克力彩、水墨、膠彩、木板
國立臺灣美術館
10000069
《祥周公》(1996)與《童婆太》(1996)的人物圖像都是以祖祠內供奉的遺容發展過來的,早期畫師完成的樣式化的遺容形式,我並沒有作太大的改變,但背景中加入個人的詮釋。在《祥周公》這件作品中,由於他是原鄉過台灣的男性祖先,地位崇高,所以以神龕式的構圖與背景「山高水長」的描寫,以示尊榮。在前面時期(1992~1995年)作品中出現的青綠山水形式,大都是以傳統技巧描繪,並無太多個人創見,但在《祥周公》中,我將民間裝飾的白底鉤青技巧,轉化為白山、黑水再以石青描邊,以異於傳統青綠山水的空間表現。在人物刻劃方面,為表現早期移民的強悍與艱辛,我將畫板以泥土打底,再以砂輪機「刻畫」出人物輪廓,作出類似畫像石刻效果。《祥周公》官服中原來的祥瑞圖案(人物的胸口位置),被我置換為環形稻禾圍繞的土地,以隱喻他來台尋找土地以開基立業的目的。圖上方圓拱形的裝飾以磁磚鑲嵌而成,表現現代的世俗趣味,以降低習俗中對祖先肖像的畏懼感。
出處:彭賢祥,《典藏目錄24》,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2,頁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