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黑毛
登錄號:112-00174的圖片(wp112-00174na0001t_2024.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1張
僅限公開瀏覽   
文物分類:藝術類\油畫
材質:紙/炭筆、水彩
其他:1980-2000
尺寸描述:26.9x37.8
文物描述:國立歷史博物館藏《黑毛》(館藏編號112-00174)是張萬傳的水彩作品,係由張萬傳的媳婦黃秋菊女士捐贈予本館典藏,右上角有作者簽款「CHANG. 万」。畫面中以白色圓盤為中心,周圍以大筆塗抹的暖色調、呈現斜對角的色塊,以及橘紅色圓形水果,凸顯了盤中的藍黑色調的黑毛魚。張萬傳以炭筆勾勒出魚的輪廓,並以藍黑色調繪魚的主要色彩,透過留白手法強調鮮魚的亮澤感。本幅作品中,張萬傳運用了黑色簽字筆快筆加強描繪魚眼、魚鰓、魚鰭及輪廓線,充滿速度感的筆觸使整幅作品展現出生動明快的氛圍。
其創作年代推測為1980至1990年代之間,屬於張萬傳1980年代後大量創作魚類海鮮之靜物畫主題的其中一件。
魚與蝦是張萬傳(1909-2003)靜物畫中最具代表性的題材之一。張萬傳畫魚的原因有許多,也隱含了許多意義。1947年,228事件後,張萬傳為避禍遷居金山,時常到近海捕魚,過著捕多少、吃多少的生活,這段經歷讓魚成為他生命中重要的象徵。張萬傳的父親極愛吃魚,甚至被暱稱為「阿魚仔」,因此張萬傳的魚畫中也蘊含著對父親的深情追憶。此外,張萬傳對謝國鏞(1914-1975)的感謝之情也融入他的魚畫中。謝國鏞是張萬傳在廈門結識的好友,後來成為「MOUVE(ムーヴ)洋畫集團」(1941年改名為造型美術協會)的核心成員之一。每當畫會在南部舉行時,家中經營魚塭的謝國鏞總會熱情款待海鮮佳餚,這段往事也成了張萬傳畫桌上魚時心中不滅的回憶。

館藏編號:112-00174

典藏單位:國立歷史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拂曉)的圖片
藏品(蚜蟲)的圖片
藏品(1950至2006年臺灣常民生活)的圖片
藏品( 一九三八年(民國二十七年)十一月份各方來電)的圖片
藏品(柳葉白前)的圖片
藏品(屋頂平面圖)的圖片
藏品(木槳)的圖片
藏品(面具)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