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錫胎酒壺
登錄號:11200112027的圖片(11200112027_A001.JPG)(CC BY-NC),第1張,共1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典藏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館藏編號:11200112027
類別:器物類\藝文品
不詳
藏品說明:本件為錫製溫酒壺。壺身呈六角型瓜狀,底部在壺身轉角處各接有一矮足,壺口收縮呈圓形,上有圓形內凹蓋,壺身肩部前後各焊有一圈鈕,掛有圓弧形提把,壺流基部接近壺身處有簡單紋飾,壺流與壺嘴處有仿竹節的紋飾。酒在早期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舉凡日常生活、宴客、典禮祭祀等均可見酒的身影,因此,早期流傳下來的文物,就有各式各樣的酒器。金屬製酒壺除了能盛裝較多的酒還具備溫酒的功能。製錫是歷史相當悠久的民間工藝,臺灣的錫工藝,是清朝時隨著移民從福建、廣東等地傳入,由於製作時需不斷地敲打錫,故製錫又俗稱「打錫」,早期臺南、嘉義、鹿港等較早開發的地方,都有所謂的打錫街。錫為白金、黃金、及銀之後的第四種稀有金屬;富有光澤、無毒、不易氧化、不易變色的特質,亦有質軟、易熔、泛黑等缺點。清領時期的臺灣,錫器是一種身分地位的象徵,在所以不論富農或士紳,為了彰顯家中的財力,常使用錫器作為日常生活用具,甚至於在廳堂擺設各式錫製裝飾品;加上古代「錫」字與「賜」字通用,因此祭祀用具也常用錫來製作,象徵賜福。日治時期,傳統金屬工藝受到壓抑,製錫業因而日趨沒落;民國四十年代之後,許多金屬器物多以合金為主流,單純的錫器已屬少見。
已瀏覽清單
藏品(巴氏鐵線蓮)的圖片
藏品(行書條幅)的圖片
藏品(大麻羽苔)的圖片
藏品(1954年9月15日涂炳榔寄涂爐、張素雲書信(明信片))的圖片
藏品(建築圖)的圖片
藏品(雲芝)的圖片
藏品(寶劍身)的圖片
藏品(牡丹菜)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