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詳、不詳
文物分類:器物類\商業財產
主題類別:碑碣拓本
年代:1957~1957
尺寸:寬:62 x 高:130cm
尺寸描述:原碑尺寸(寬):62.00 , 原碑尺寸(高):130.00 , 原碑尺寸(厚):0.00
釋文:朔自咸豐八年開拓本村,名稱「木屐囒」。其地上崖石崢嶸、林木障天,荊棘遍野,鳥獸蟲蛇伏匿,蠻烟旦夕瀰漫,行人?堥活F而山胞嗜殺成性,尤堪戒畏。
時有晉安王達德等百餘戶紮居開墾,嗣不堪險擾,思退;於是,厥功未成。時有蘇連興、秋阿周、江阿容、蘇天生、蘇雲喜、何阿矮、郭阿榜、羅向山、古老四、廖生石、徐讚觀、劉阿屘、陳春吉、蔡火進、旁阿曰、蔡阿狗、鐘雲福,施阿連、余阿察、巫阿坤、蘇三好、黃乞食、廖士發等二十三戶,將卅二份立約開耕,以連興出首,向王達德給木屐囒草地。連興先備出墾地銀陸拾大員,卜於戊午年七月七日巳時破土,買猪、牛、鉛、藥、安蕃諸費。後興對承墾者抽租補償,旋即安土並植竹造城、設寨成庄。則現在三山國王廟及福德廟址,六十餘人在此安居,誠角設衛台四位,望台壹所。
其時山胞散居四處,破土之時,羣英尋常未逞,先後罹難者十餘人;為永屯計,莫如安撫山胞。因延吳文鳳治安,受聘以後,屢著功效;旋受命充撫番通事,兵戈稍息,而墾侄者興等眾,得以建基立業。迄乙末年日本領臺,辛亥置派出所。光復後,木屐囒改稱「東光村」,翌年建興善社奉祀聖神,庇民護國、生民繁昌;今已達三百餘戶,千九百餘人矣。
憶昔化外荒野竟成樂土,澤其後世綿長,非先民勤奮之施歟!適值建立百年紀念,以後安居樂業,同人等勉懷遺緖。特書以誌。
民國丁酉年七月廿七日勒石,東光村民依同建立
取得方式:採拓
藏品描述:本物件為西元1957年(民國46年)建立本村乙百週年紀念碑,是南投縣魚池鄉東光村建村一百年紀念,詳述建村經過,並及開墾、防衛與安撫原住名諸事;適值百年紀念,誌以緬懷。南投縣魚池鄉東光村昔稱「木屐囒」,地處山區,生活不便。
登錄號:19720010013
典藏單位:國史館臺灣文獻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