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女子連身長衣
登錄號:19920600106的圖片(19920600106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5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19920600106的圖片(19920600106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5張
登錄號:19920600106的圖片(19920600106_0002.jpg)(CC BY-NC),第2張,共5張
登錄號:19920600106的圖片(19920600106_0003.jpg)(CC BY-NC),第3張,共5張
登錄號:19920600106的圖片(19920600106_0004.jpg)(CC BY-NC),第4張,共5張
登錄號:19920600106的圖片(19920600106_0005.jpg)(CC BY-NC),第5張,共5張
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標本說明:基本描述:採集於台東縣延平鄉。本件為布農族女子穿著的連身長衣,族語稱為ulus bunun pusut。
本件女子連身長衣的繡花部分主要使用十字繡,繡線主要為紅、黃、綠三色。依圖案的方向有樓梯針、橫向針、直向針、由內而外縫製的旋轉針等,如主要圖案八角花使用旋轉針。上衣開襟部分使用黑色布料製作釦環,鈕扣為白色塑膠材質。繡片都是完成後,使用橫針壓縫和在衣服上。肩寬62cm,背寬44.5cm,袖長34.3cm,袖口圍23cm,身長100.3cm,下擺寬60cm。
詮釋說明:這件是布農族女子穿著的連身長衣,這是布農族和外界往來交換有了現成布料之後,逐漸出現的漢式服裝類型。這種連身長衣主要是居住在台東和高雄的布農族女子的穿著,下身會搭配黑色六分長褲或雙片圍裙再加上綁腿布,這種服裝型制應該是受到鄰近排灣族和魯凱族的影響。
連身長衣通常都以黑色或者藍色棉布做為材料,形式是漢式的圓領,脇邊開衩到下擺,前襟右斜側開到脇邊,長窄的袖子。直筒連裙沒有腰身,一般會用盤釦固定,但這件連身長衣則是以塑膠鈕釦固定,盤釦則用布條來代替。
連身長衣分成平常穿著、沒有裝飾圖案的常服和正式場合穿著、有裝飾圖案的盛裝。做為盛裝的連身長衣,通常會在領口、開襟處、袖口和下襬兩側等處,以平針縫、毛邊縫、十字挑花和貼布繡等多種方法形成三角紋、曲折紋、條紋、菱形紋和八角花等紋樣。女子連身長衣還有一個特色,會在開襟處內部縫上一片口袋,用來放置火柴和煙草等隨身用品,作用類似布農族男子胸兜,可以當作隨身袋使用。

館藏編號:19920600106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