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黑釉銹斑竹大盤
登錄號:199301002的圖片(199301002_P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199301002的圖片(199301002_P001.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2張
登錄號:199301002的圖片(199301002_P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2張
作者:劉美鳳、映東陶藝有限公司
文物分類:藝術類\工藝類
材質:陶瓷
年代:1988
尺寸:高:8.5 x 直徑:47cm
尺寸描述:附木箱
重量:0
主要技法:陶藝施釉、彩繪裝飾技法
得獎紀錄:77年台灣手工業產品評選展優良獎
作品描述:此物為一件著重釉彩妝飾技法的仿古陶瓷盤。烏亮的黑盤中繪有鐵青色的雙竹紋樣,盤緣與圈足底緣都露出鐵褐色線。製作過程起於將雙竹紋樣轉畫到坯體上,再在施好黑釉的坯體上以氧化鐵作著色劑繪飾雙竹紋樣,經高溫氧化還原燒製過程,紋飾中的鐵晶體呈現出斑斕的鐵鏽斑。黑釉中富含氧化鐵,在氧化燒過程中呈褐色或黑色,還原燒法則轉為青色。作品大盤器形適合展現釉色變化,除收藏觀賞,亦可承裝實用。
黑釉器物自漢朝發現以來,至兩宋時期透過黑釉茶盞實踐鬥茶文化,產出如天目釉(黑釉)、南宋吉州窯黑釉瓷多元的茶盞色貌,顯現黑釉豐富多變的釉層質地,與青瓷並列為兩種最能闡釋宋代美學的陶瓷釉色。此件作品即是創作者利用黑釉的特質表現於現代的陶瓷盤上,流域慈以釉下彩繪飾技法,營造出類似南宋吉州窯黑釉木葉貼花、北宋或金磁州窯黑釉鐵銹的風采,讓此件作品不僅以中國藝術四君子之竹作圖像符號上的仿古,也是釉色上的仿古。
於鶯歌發展的創作者劉美鳳(後更名為劉育慈)以此件作品參加1988年臺灣手工業產品評選展,獲得優良獎佳績,展現她優越的仿古彩繪技藝,也反映了臺灣彩繪陶瓷產業的時代風格。於〈台灣彩繪陶瓷的分期及繪畫性初探〉(註1)一文中提到,「仿古陶瓷把彩繪的風格帶到明清時期官窯風格的表現,以「仿古三兄弟」之稱的北投蔡曉芳、高東朗和中和林德文最為著名,聞名於古董界及政經界。鶯歌漢宇陶藝的林明體以燒製釉裡紅的大型瓷器聞名,映東陶瓷的劉育慈擅長仿元明青花及甜白、青瓷、銅紅等單色釉,仿古陶瓷業者日以繼夜不斷的試煉,在短短十年內,將陶瓷技術發展到相當成熟的階段。」 可見當時創作水準。關於臺灣手工業產品評選展,其前身為「全國手工業產品評選」,是本中心「臺灣省手工業研究所」時期(1973-1999)舉辦的推廣活動,自1977年開辦至1994年結束,徵選內容以媒材分類;於1995年更名為「臺灣生活用品評選」,反映出製造方式隨時代的進步(註2)。 (詮釋委員:杜文田)

註1 林慧貞,〈臺灣彩繪陶瓷分期及繪畫表現初探〉,陳秀珠、巫漢青策畫編輯,《臺灣彩繪陶瓷的發展與未來—研討會暨工作營專輯》,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2003/12,頁24-38。
註2 賴佩君,〈一部微型的臺灣工藝發展史─臺灣工藝競賽發展綜論〉,《臺灣工藝期刊》,第71期,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頁9。

館藏編號:199301002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已瀏覽清單
藏品(屋宅構件)的圖片
藏品(鞋子)的圖片
藏品(明治三十四年邱匡聰大租完單)的圖片
藏品(¡¡Arriba las mujeres!!)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