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不鏽鋼茶壺
登錄號:199905005的圖片(199905005_A001.jpg)(CC BY-NC),第1張,共10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199905005的圖片(199905005_A001.jpg)(CC BY-NC),第1張,共10張
登錄號:199905005的圖片(199905005_A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10張
登錄號:199905005的圖片(199905005_A003.jpg)(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10張
登錄號:199905005的圖片(199905005_A004.jpg)(僅限公開瀏覽),第4張,共10張
登錄號:199905005的圖片(199905005_A005.jpg)(僅限公開瀏覽),第5張,共10張
登錄號:199905005的圖片(199905005_A006.jpg)(僅限公開瀏覽),第6張,共10張
登錄號:199905005的圖片(199905005_A007.jpg)(僅限公開瀏覽),第7張,共10張
登錄號:199905005的圖片(199905005_A008.jpg)(僅限公開瀏覽),第8張,共10張
登錄號:199905005的圖片(199905005_A009.jpg)(僅限公開瀏覽),第9張,共10張
登錄號:199905005的圖片(199905005_A010.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0張,共10張
作者:黃天來
文物分類:藝術類\工藝類
材質:白鐵、鐵
年代:1999
尺寸:長:21 x 寬:20 x 高:17cm
重量:1716.4
主要技法:鑄鐵、壺身、蓋、提把分項模鑄
作品描述:  本件「不鏽鋼茶壺」是臺中市「大甲鐵壺」文化資產保存者黃天來所創作,歷經三十餘年,大甲鐵壼已成為專屬工藝美術類型,形塑地方工藝特色。
  這項「不鏽鋼茶壺」為什麼會形成臺中市的文化資產項目呢?因為傳統的「鐵壼」是以鐵製成,易熱、耐用,但鐵較銅硬,在工藝技術上難度較高,是臺中特有之傳統工藝技術。黃天來為避免燃燒加熱釋放鐡金屬,改以不鏽鋼材取代,因創作者出生於大甲,回鄉創業,乃取名「大甲鐵壼」。
  保存者黃天來以藝術生活化理念,將堅硬金屬材質,運用個人藝術思维,轉化為典雅穩重的工藝創作,藝術性與實用性兼備,在臺灣屬極少見之美術工藝。
  黃天來17歲學藝,學習包括玉雕、石雕、中西繪畫、人體雕塑,歷經15年的養成期,才返鄉創作鐵壺。憑著累積的經驗與技術,製造獨樹一格的鐵壼,與日本鐵壺風格迥異。
  這件不鏽鋼茶壺,造型獨特,壼蓋凸出細長寶珠鈕,壼身渾厚,樸實的花形塊面斑駁,凝聚著鄉土的風味,底部飾以繁瓣層層花紋,可見做工的精緻。(詮釋委員:簡榮聰)

館藏編號:199905005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已瀏覽清單
藏品(高玉樹半身銅像)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