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青花印花「福壽」字紋碗
登錄號:2001.001.0057的圖片(20010010057_I004.jpg),第1張,共9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1.001.0057的圖片(20010010057_I004.jpg),第1張,共9張
登錄號:2001.001.0057的圖片(20010010057_P001.tif)(CC BY),第2張,共9張
登錄號:2001.001.0057的圖片(20010010057_P002.tif)(CC BY),第3張,共9張
登錄號:2001.001.0057的圖片(20010010057_P003.tif)(CC BY),第4張,共9張
登錄號:2001.001.0057的圖片(20010010057_P004.tif)(CC BY),第5張,共9張
登錄號:2001.001.0057的圖片(20010010057_I001.jpg),第6張,共9張
登錄號:2001.001.0057的圖片(20010010057_I002.jpg),第7張,共9張
登錄號:2001.001.0057的圖片(20010010057_I003.jpg),第8張,共9張
登錄號:2001.001.0057的圖片(20010010057_I005.jpg),第9張,共9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1.001.0057

尺寸:11.9 x 11.8 x 4.9cm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年代描述:1927-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類別一:器物類,飲食用具,飲食用具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臺灣北投大屯製陶所
關鍵詞:轉印、模板、吉祥紋飾
文物描述:1.青花印花「福壽」字紋碗平唇,侈口,圓腹,斜壁下斂至圈足,圈足底部露胎,胎色帶灰且偏黃,胎質較粗糙且有些許較大的顆粒,厚胎。全器施白釉,呈色透白。器表以鈷藍釉裝飾,青花發色較淡且不均。內壁在口沿及靠近碗心兩處各繪一弦紋裝飾,部分釉已磨損,導致線條並不連貫。紋飾集中於外壁,近口沿與圈足處以藍色小圓點排列成三角形,繪製一圈裝飾帶,三角裝飾之間繪圓形的紋樣,內部以粗短的線條排列出「福」、「壽」等吉祥紋樣。
2.此件作品是日治時期北投窯十分流行的鶴紋碗樣式為基準演變而來的,使用的紋飾是民間十分普及的吉祥文字。紋樣皆以模板轉印而成,因此多可見模板沒有連接好或是相疊重複轉印的樣貌。
參考資料:1.陳新上,2002。阿嬤硘仔思想起:館藏臺灣日用陶瓷。臺北: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2.徐文琴,2010。1930-60年代臺灣碗盤圖繪紋飾之研究―以鶯歌產品為例,臺灣文獻,61(2):111-152。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9/12/17
已瀏覽清單
藏品(黃則修攝伽藍護法)的圖片
藏品(黃海-家人照片)的圖片
藏品(金黃閃光釉花卉囍字紋碗)的圖片
藏品(前圍腰)的圖片
藏品(茶斑蛇)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關於臺灣的101個問題》)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