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小型石磨
登錄號:2002.004.0165的圖片(20020040165_I001.jpg),第1張,共3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2.004.0165的圖片(20020040165_I001.jpg),第1張,共3張
登錄號:2002.004.0165的圖片(20020040165_P001.tif),第2張,共3張
登錄號:2002.004.0165的圖片(20020040165_P002.tif),第3張,共3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2.004.0165

尺寸:52 x 39.4 x 17.2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1895-1945(日本時代)
類別一:器物類,產業,農業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磨漿、粿
文物描述:1.本件結構為上下兩座貼合而成,下座沒有常見的圓餅狀凸起以及環形溝槽結構,也沒有軸心,只有盆狀凹槽與流嘴,頗為罕見。盆狀凹槽至流嘴處,略有傾斜度,好使研磨出的水漿易於流向流嘴處承接的粿袋或桶內。此石磨體積屬小型,可一人操作,將浸泡好的豆或米倒入磨石頂孔,一邊推動磨石,一邊將浸泡好的豆或米倒入磨石頂孔。
2.石磨為臺灣早年農村生活中,多數家庭所有的工具之一。由兩片重達數十公斤的石頭和一根能夠旋轉石磨的搖桿所組成,操作時藉由磨鉤或磨把轉動時上座的磨石,以順時鐘方向推動,將要研磨的豆類或米穀放進上座頂面的孔洞中,並時時注入些許的水,磨出的漿液便會流下至底石的盆狀凹槽,再從流嘴處流出至承接的粿袋或桶中。
參考資料:1.石磨,典藏臺灣,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6/7d/98.html(瀏覽日期:2019/07/25)
2.簡榮聰,1992。台灣傳統農村生活與文物。南投市:臺灣省文獻會。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9/12/17
已瀏覽清單
藏品(臺中縣政府84年5月15日84府教學字第117485號函)的圖片
藏品(許聲沛納稅領收證書組)的圖片
藏品(高氏桑寄生)的圖片
藏品(臺灣省政府交通處鐵路優待國民大會代表謝掙強長期乘車證-3)的圖片
藏品(1951式與M777等金屬玩具槍)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瓶蘚)的圖片
藏品(錫製薦盒)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