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生蕃屋發行臺北博物館
登錄號:2002.007.0140的圖片(20020070140_I001.jpg)(CC BY),第1張,共2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2.007.0140的圖片(20020070140_I001.jpg)(CC BY),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2.007.0140的圖片(20020070140_I002.jpg)(CC BY),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2.007.0140

尺寸:14.1 x 9.1cm
外文名稱:Hakubutsukan Taihoku.
歷史分期: 1912-1926(日本時代-大正時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推測年份(西元):1913~1945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明信片,名勝史蹟,建築
創作者/製造者:生蕃屋
製造地:日本
關鍵詞:都市、休憩空間、觀光、旅行、二二八紀念公園、臺灣博物館
文物描述:1.本物件為以臺北博物館為景之明信片。正面為臺北博物館之黑白照片,依照片角度看應是面對建築物斜前方所拍攝之照片。照片可見臺北博物館外觀採希臘復古樣式,入口立面為希臘神廟式的建築式樣,且多立克柱式和飾有華麗花葉紋飾的山牆為其特徵,搭配頂端的羅馬圓頂,以期能形塑莊嚴神聖的意象。明信片正面下方載有「台北博物館」、「Hakubutsukan Taihoku.」、「(生蕃屋發行)16」之字樣。該照片地點為今臺北市中正區之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內的臺灣博物館。背面為明信片書寫面,右上方有郵票黏貼處,右側有以漢字、片假名書寫之「郵便ハガキ」,正上方印有「CARTE POSTALE POST CARD POSTKARTH CARTOLINA POSTALE OTEPbITOE IIИCbMO」,中央印有「MADE IN JAPAN」之字樣。
2.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成立於西元1908年,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 ,原名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當時並不是位於臺北新公園內。1913年在現址籌建新館,設計者為野村一郎與荒木榮一,以西方巴洛克及文藝復興時期的樣式折衷規劃建造,1915年完工。主要介紹臺灣本土自然史領域,亦包含人類學、地質學、動物學和植物學四大研究範疇。現為國立臺灣博物館,亦為國定古蹟。
參考資料:1.加藤春城,1939。臺灣敎育沿革誌,頁:1095-1098。臺北市:社團法人臺灣教育會。
2.館史溯源,國立臺灣博物館,https://www.ntm.gov.tw/content_140.html(瀏覽日期:2018/08/05)。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4
編目日期:2019/01/02
已瀏覽清單
藏品(國語文化講座5)的圖片
藏品(砂之舞)的圖片
藏品(「日據時期台灣文學日文史料蒐集翻譯計畫」期末報告書及其附件)的圖片
藏品(南非蝴蝶(一))的圖片
藏品(弓箭〈箭〉)的圖片
藏品(貸付金利息領收證(林遙))的圖片
藏品(壽龜壽桃三層木製糕餅模具)的圖片
藏品(大林鄭家金屬製方型行李箱)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