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跳舞的原住民男女
登錄號:2002.007.1209的圖片(20020071209_I001.jpg),第1張,共3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2.007.1209的圖片(20020071209_I001.jpg),第1張,共3張
登錄號:2002.007.1209的圖片(20020071209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3張
登錄號:2002.007.1209的圖片(20020071209_P002.tif)(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3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2.007.1209

尺寸:13.7 x 8.9cm
外文名稱:三男一女穿原住民服飾舞踊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明信片,原住民
類別二:圖書文獻類,明信片,人文風俗,風俗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觀光、旅行、繪葉書、舞蹈
文物描述:1. 本物件為以三男一女穿原住民服飾跳舞為主題之明信片,影像中有4名穿著原住民服飾的人,左側為戴有披肩及頭帶的男性,其右邊為戴有頭帶,服飾上有流蘇裝飾的男性,其右邊為1位女性,頭上戴有飾帶,最右側為1位頭戴帽子的男性,其服飾上有流蘇裝飾,四人的小腿位置皆有綁腿,且皆為赤腳。背面為空白明信片橫式書寫面,無任何標記。
2. 西元1923年裕仁皇太子行啟臺灣時,賜名「高砂族」於臺灣山區原住民,此後臺灣原住民成為日本人強調、宣傳臺灣特色的主題之一;而原住民影像中,以歌舞的視覺元素展示的意象,有別於「獵首」與「野蠻」之間的連結,其所呈現的是一 種可親、溫和的形象,包含牽手圍圈跳舞、敲擊杵臼唱歌的構圖。
參考資料:1. 徐佑驊,2011。日治時期「臺灣寫真帖」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2. 姚村雄,2009。殖民觀點的視覺符號建構─日治時期美術設計之「臺灣圖像」符號研究。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博士班博士論文。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4
編目日期:2018/09/20
已瀏覽清單
藏品(連杯形器)的圖片
藏品(圓葉煉莢豆)的圖片
藏品(橄欖綠釉壓印紋陶甕)的圖片
藏品(綠褐釉瓷碗)的圖片
藏品(南門國中泳池戲水照片)的圖片
藏品(豆足殘件)的圖片
藏品(腰斑寶螺)的圖片
藏品(羅氏春妹愛國婦人會會員證書)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