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竹林書局《乞食開藝旦》歌仔冊
登錄號:2002.012.0017的圖片(20020120017_I001.jpg),第1張,共19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2.012.0017的圖片(20020120017_I001.jpg),第1張,共19張
登錄號:2002.012.0017的圖片(20020120017_P001.tif),第2張,共19張
登錄號:2002.012.0017的圖片(20020120017_P002.tif),第3張,共19張
登錄號:2002.012.0017的圖片(20020120017_P003.tif),第4張,共19張
登錄號:2002.012.0017的圖片(20020120017_P004.tif),第5張,共19張
登錄號:2002.012.0017的圖片(20020120017_P005.tif),第6張,共19張
登錄號:2002.012.0017的圖片(20020120017_P006.tif),第7張,共19張
登錄號:2002.012.0017的圖片(20020120017_P007.tif),第8張,共19張
登錄號:2002.012.0017的圖片(20020120017_P008.tif),第9張,共19張
登錄號:2002.012.0017的圖片(20020120017_P009.tif),第10張,共19張
登錄號:2002.012.0017的圖片(20020120017_P010.tif),第11張,共19張
登錄號:2002.012.0017的圖片(20020120017_P011.tif),第12張,共19張
登錄號:2002.012.0017的圖片(20020120017_P012.tif),第13張,共19張
登錄號:2002.012.0017的圖片(20020120017_P013.tif),第14張,共19張
登錄號:2002.012.0017的圖片(20020120017_P014.tif),第15張,共19張
登錄號:2002.012.0017的圖片(20020120017_P015.tif),第16張,共19張
登錄號:2002.012.0017的圖片(20020120017_P016.tif),第17張,共19張
登錄號:2002.012.0017的圖片(20020120017_P017.tif),第18張,共19張
登錄號:2002.012.0017的圖片(20020120017_P018.tif),第19張,共19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2.012.0017

尺寸:9 x 15.4 x 0.1cm
歷史分期: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準確日期:1954/01/20~1954/01/20
年代描述:民國43年1月15日印刷;民國43年1月20日發行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書籍,生活娛樂
創作者/製造者:竹林書局
製造地:新竹
關鍵詞:乞食者、藝旦、歌仔冊、唸歌
文物描述:文物封面老舊,有破損。封面上依舊出現反共抗俄的文字,可見書籍的出版品免不了成為當時的社會環境所利用的對象。 文物的名稱是乞食藝旦歌,根據所查資料顯示:「唸歌」是臺灣特有的一種說唱藝術。表演方式是由一人或多人唸唱,並配合月琴、大廣弦、簫、笛、鑼鼓等樂器伴奏,使故事活靈活現地展演於觀眾面前。其內容多以傳統故事、民間傳說或勸世向善為主。唸歌時使用的曲調則隨演出者搭配故事內容自由變化,最常見者包括七字調、江湖調、都馬調等。「歌仔冊」是將「唸歌」文字化後印刷成書,可視為說唱時使用的「文本」,但實際唸唱內容因藝人演出而異。形式通常以「一句七字、一葩四句」,漢字借音的韻文表達呈現,其內容除反映出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經驗外,亦可視為當時的閩南語語彙記錄,是極珍貴的社會史資料。 內容多為勸人向善,此物件仍是七字一句四句成一行,一頁共十三行的書寫形式。
編目者:委託編目-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編目日期:2019/12/25
已瀏覽清單
藏品(南澳杜鵑)的圖片
藏品(吳三連先生行誼碑拓本(二))的圖片
藏品(馬廠複眼紋溝狀口複雙耳壺)的圖片
藏品(元寶楓, 地錦槭)的圖片
藏品(藏書票—羅馬競技場上的決鬥)的圖片
藏品(明薛凱恆墓碑)的圖片
藏品(石環製作材料-旋截圓環粗胚殘件)的圖片
藏品(可愛的馬可(可愛いマーカちゃん))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