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褐釉紅陶碗
登錄號:2003.001.0093的圖片(20030010093_P001.tif)(CC BY),第1張,共4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3.001.0093的圖片(20030010093_P001.tif)(CC BY),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03.001.0093的圖片(20030010093_P002.tif)(CC BY),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03.001.0093的圖片(20030010093_P003.tif)(CC BY),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03.001.0093的圖片(20030010093_P004.tif)(CC BY),第4張,共4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3.001.0093

尺寸:47 x 46.4 x 19.3cm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年代描述:日治末期
類別一:器物類,飲食用具,飲食用具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褐釉、黑碗
文物描述:直口,弧腹,圈足。紅陶質,坯體粗糙,雜質多,以轆轆拉坯成形,內外施罩暗褐色釉。這類碗燒成溫度偏低,品質不佳,因暗褐色調,通常稱為「黑碗」,以與一般的「白碗」區隔。日本時代,臺灣本島的碗盤生產受到中國和日本貨的壓抑,直到太平洋戰爭中才獲得發展的機會。當時對外交通斷絕,物資嚴重缺乏,許多窯址趁機製作碗盤。若干窯場如南投、沙鹿、大甲東乃至於鶯歌窯都有生產。由於大部分窯場沒有生產白色陶瓷的原料和經驗,只能依原來製作粗陶器的方式來製作陶質碗盤,製作粗糙。再者,由於釉藥材料極度缺乏,玻璃粉等釉藥代用品紛紛出爐。
參考資料:陳新上,2002。阿嬤硘仔思想起:館藏臺灣日用陶瓷。臺北: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7/12/12
已瀏覽清單
藏品(白紋方蟹)的圖片
藏品(小鬘螺)的圖片
藏品(矛鏃)的圖片
藏品(花座(右三間前步口壽樑上))的圖片
藏品(皮影戲偶頭-旦)的圖片
藏品(江碧招相關證明書)的圖片
藏品(扁足蜘蛛蟹)的圖片
藏品(矛鏃)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