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竹製朱紅色漆圓形供果盤
登錄號:2003.001.0363的圖片(20030010363_I001.jpg),第1張,共11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3.001.0363的圖片(20030010363_I001.jpg),第1張,共11張
登錄號:2003.001.0363的圖片(20030010363_P001.tif),第2張,共11張
登錄號:2003.001.0363的圖片(20030010363_P002.tif),第3張,共11張
登錄號:2003.001.0363的圖片(20030010363_P003.tif),第4張,共11張
登錄號:2003.001.0363的圖片(20030010363_P004.tif),第5張,共11張
登錄號:2003.001.0363的圖片(20030010363_P005.tif),第6張,共11張
登錄號:2003.001.0363的圖片(20030010363_P006.tif),第7張,共11張
登錄號:2003.001.0363的圖片(20030010363_P007.tif),第8張,共11張
登錄號:2003.001.0363的圖片(20030010363_P008.tif),第9張,共11張
登錄號:2003.001.0363的圖片(20030010363_P009.tif),第10張,共11張
登錄號:2003.001.0363的圖片(20030010363_I002.jpg),第11張,共11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3.001.0363

尺寸:35.4 x 34.9 x 6.3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類別一:器物類,飲食用具,飲食用具
類別二:器物類,宗教禮俗,祭祀用具與物品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祭拜、供果、水果盤
文物描述:1.本件果盤的邊壁、盤口邊緣、底部圈足,是以竹條或薄竹片凹曲成圓框,接合穿繞藤篾以及打釘加固而成。盤底以三塊木板拼接成圓形,並以一個竹條橫向卡接加固;推測因有斷裂,所以再以兩支竹條橫向平行排列,從窄側邊處加釘打入盤底的木板中以強化承重力。盤正面塗以淺棕色漆為底色,中心處有一圓形線刻紋,圓圈內以紅黑兩色顏料繪製圖案,但因磨損嚴重而無法辨識;邊壁與盤口緣處皆塗以朱紅色漆,圈足內側與盤底塗以淺棕色漆,用以防蛀與增添喜氣。因經久使用與保存不佳,盤面褪色嚴重且有裂痕,邊壁外側有明顯破損,盤口邊緣有明顯磨損。
2.供果盤是祭獻神佛供品用的禮器,一般多漆成紅棕色或以紅色為主體的顏色。此件類似托盤的淺圈足供盤主要是用來盛裝較大型的水果或是較多數量的水果。隨著時代發展,供盤逐漸出現銅製、鋁製、不繡鋼製、塑膠製等,時至今日,常見的多為紅色塑膠材質。
參考資料:典藏臺灣,
https://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42/62/6d.html(瀏覽日期:2019/09/25)。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9/12/17
已瀏覽清單
藏品(白漪波眼蝶)的圖片
藏品(口緣)的圖片
藏品(寶島波眼蝶)的圖片
藏品(剪黏(苦瓜) )的圖片
藏品(臺灣新生報社出版《臺灣新生報》1946年(民國35年)6月13日5、6版)的圖片
藏品(矛鏃)的圖片
藏品(邱德雲5X7”相片150)的圖片
藏品(高樹背柵腳路買賣田契)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