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竹𥴊
登錄號:2003.001.0539的圖片(20030010539_P001.tif)(CC BY),第1張,共4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3.001.0539的圖片(20030010539_P001.tif)(CC BY),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03.001.0539的圖片(20030010539_P002.tif)(CC BY),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03.001.0539的圖片(20030010539_P003.tif)(CC BY),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03.001.0539的圖片(20030010539_P004.tif)(CC BY),第4張,共4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3.001.0539

尺寸:29.1 x 28.8 x 4.6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類別一:器物類,飲食用具,加工保存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竹簳
文物描述:1. 以竹篾編織而成,圓盤狀,面大而淺,底部呈圓弧形,正面中央以毛筆書寫「福」字,背面寫有「壽」字樣。以壓二斜紋編法密編,花紋為人字形,緣口內外二側加上厚竹片,以籐皮纏繞固定收邊。
2.「𥴊」為臺灣閩南語,指用來盛裝物品的圓形淺竹框,一般無洞的稱為「𥴊」,有洞的稱為「篩」,為臺灣早期農家常見的生活用品,可將生鮮蔬果等食材放置其中,或用於曬製醃菜、搓湯圓、製作米粿等,用途相當廣泛。編製時可調整竹篾間的距離形成孔隙,製成「篩」,用來篩選稻米、豆類等食材。
參考資料:1.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辭典,𥴊,http://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result_detail.jsp。(2018/1/15瀏覽)
2. 呂紹理,從「柑仔店」到歷史學:思考日常生活史與公眾(大眾)史的交錯,http://kam-a-tiam.typepad.com/blog/2014/10/%E5%BE%9E%E6%9F%91%E4%BB%94%E5%BA%97%E5%88%B0%E6%AD%B7%E5%8F%B2%E5%AD%B8.html。(2018/1/15瀏覽)
3.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工藝基因庫,竹編,https://www.ntcri.gov.tw/dnatypelist_196_10.html。(2018/1/15瀏覽)
4.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竹藝博物館,工藝技法,http://www.nthcc.gov.tw/bamboo/02_gu/04_list.asp?cate_id=28。(2018/1/15瀏覽)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8/07/04
已瀏覽清單
藏品(龍種)的圖片
藏品(陳文炎嘉義農林學校第一學年成績通知書)的圖片
藏品(光緒二年游朝宗執照)的圖片
藏品(一九三七年(民國二十六年)十一月蔣參議離藏後至一九三八年(民國二十七年)九月致各方電稿)的圖片
藏品(中國傳奇小說)的圖片
藏品(門,窗圖、B1~B3、C1C2、F、基礎表、更衣櫃正,側,剖面圖、照明設備平面圖)的圖片
藏品(1950至2006年臺灣常民生活)的圖片
藏品(栗祭簡譜)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