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3.007.0199
尺寸:36.7 x 28.3 x 1.4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推測年份(西元):1900~1930
類別一:器物類,生活衣飾與用品,衣裳帽履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圍嘴、圍兜、口水兜、長壽、如意雲頭
文物描述:1.圍涎是嬰幼兒的口水兜,有日常生活使用的簡單形式,也有搭配禮服的精美刺繡款式。 此披肩(圍涎)整體以米白色棉布為底,呈左右對稱壽桃形狀,象徵長壽綿長。裁片外圈以黑色棉布緄邊,背面以白色棉布做底襯。正面繡片上用藍、白線鄉間的織帶圖紋隔出多個區間,壽桃的中間作如意雲頭紋飾間隔,裡面刺繡蝙蝠、盤長紋,取其蝠音同福,有福壽綿長之意。其他還有對稱的歲寒三友松、竹、梅花圖紋,均有長青(長慶)之意,另外次謝圖紋,鷺鷥、蓮花和稻禾等,寓意為一路連科,仕途如意的涵義。
2. 披肩開口處以一字扣搭布結做紐頭,扣絆盤繞呈螺旋紋飾,並以紅線刺繡「卍」字紋,「卍」字原為梵文讀作Srivatsalalsana,象徵太陽或火焰,是佛教的標誌或符號。「卍」字紋隨著佛教傳入中國,在唐朝武則天周長壽二年(693年)被制定為漢字,讀音為Wuan(萬)象徵綿延不斷的意思,經常使用於兒童的衣服或帽飾上,象徵祝福綿長以及庇佑孩子平安、趨吉避凶的功用。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8/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