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中美聯合製藥「消化固胃散」藥品說明標籤
登錄號:2003.008.0570的圖片(20030080570_I00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3.008.0570的圖片(20030080570_I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3.008.0570的圖片(20030080570_P001.TIF),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3.008.0570

尺寸:5.1 x 11.8cm
歷史分期:1945-(二戰後)
推測年份(西元):1947~1970
類別一:器物類,醫療衛生,藥品
創作者/製造者:中美聯合製藥配給社
製造地:臺灣臺中市
關鍵詞:成藥、胃藥
文物描述:1.本件中美聯合製藥「消化固胃丹」藥品說明書,紙製,葫蘆造型,紅底黃字印刷,葫蘆上半部中間印有藥品名「消化固胃丹」,右側印有「純粹良藥 胃壁保護」等宣傳標語,左側印有製藥廠名及地址等資訊,葫蘆頸部印有政府許可字號「許可衛成字四三九八号」,葫蘆下半部則為主治效能及用法用量說明。由說明中可得知該藥品主治胃痛(心氣痛)、吐瀉、消化不良、椪風脹氣、食傷滯飲及食慾不振等腸胃不適症狀。
2.臺灣的醫療發展與習慣深受日本影響,日治時期在政府扶持下,西醫取代漢醫成為醫療主體,以科學漢方為主的家庭成藥亦可列為醫生之處方用藥,藥廠或藥房所生產的加工成藥或家庭藥,其成份多有中、西藥成份混和的情形,而這些家庭成藥因透過寄藥包服務而使用方便,價格合理,廣受民眾歡迎,二戰後仍盛行,至1970年代臺灣醫療普及後才逐漸式微。
3.中美製藥家庭配置社(原中米藥房)成立於1936年,提供臺灣中部鄉里家庭寄藥包服務,1947年改名並生產各式西藥,1968年後又改組擴大為中美製藥兄弟股份有限公司,為知名本土藥廠之一。
參考資料:1.吳秋儒,2011。藥品宅急便—「寄藥包」之研究。新北:淡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2.余思儀 ,2014。臺灣「寄藥包」封面視覺表現之研究— 日治時期末迄今(1895-2013) 。新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學所碩士論文。
3.歷史沿革,中美兄弟企業集團,https://www.chungmei.com.tw/about-history(瀏覽日期:2021/05/21)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E
編目日期:202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