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分類:人類學\考古類
蒐藏品類別:考古標本
年代:3500-2300B.P.
尺寸描述:A件:長度:135.9 mm│寬度:110.4 mm│高度:25.4 mm│重量:635.6公克(g)│
B件:長度:63.5 mm│寬度:67.6 mm│高度:15.6 mm│重量:108.8公克(g)│
C件:長度:74.1 mm│寬度:61.4 mm│高度:17.7 mm│重量:110.7公克(g)│
D件:長度:76.5 mm│寬度:52.5 mm│高度:9.7 mm│重量:65.7公克(g)│
E件:長度:58.2 mm│寬度:50.8 mm│高度:20.1 mm│重量:70.5公克(g)│
F件:長度:63.8 mm│寬度:61.8 mm│高度:18.5 mm│重量:88.6公克(g)
標本說明:砥石殘件,放置於同一袋中,標本上均書寫相同之原始編號,疑為同塊碎裂所致,因無法黏合故編為A~F共6件附屬品。
A件:砥石殘件,灰褐色砂岩質,外形呈扁平之長方形,器身因長久使用形成一磨面,略微凹陷,且可見新刮痕,原始註記:PNT36P6:007。
B件:砥石殘件,灰褐、黑色砂岩質,外形近四方形,器身因長久使用形成一磨面,且器表部分剝損。
C件:砥石殘件,灰褐、黑色砂岩質,外形呈不規則,器身因長久使用形成上下磨面,一磨面可見兩道龜裂痕及原始註記:PNT3?P6:007。
D件:砥石殘件,灰褐、黑色砂岩質,外形近長方形,器身因長久使用形成上下兩磨面,一磨面器表部分剝損,原始註記:PNT3?P6:007。
E件:砥石殘件,灰褐色砂岩質,外形呈厚實之三角形,器身因長久使用形成上下兩磨面,一磨面可見兩處鈣化之泥土沾附,另一磨面則器表剝損且有兩道龜裂痕及銹蝕現象。
F件:砥石殘件,灰褐色砂岩質,外形呈不規則,器身因長久使用形成一磨面略微凹陷,器表均有剝損現象,原始註記:PNT36P6:007。
館藏編號:20031000006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