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臺中州建國祭紀念章
登錄號:2004.001.0206的圖片(20040010206_I00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4.001.0206的圖片(20040010206_I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4.001.0206的圖片(20040010206_I002.jpg),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01.0206

尺寸:2.9 x 2.9 x 0.4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類別一:器物類,政治社教,徽章獎狀獎牌
關鍵詞:紀元節、祝祭日
文物描述:  此物件為臺中州建國祭的紀念章,紀念章正面繪有一站立在弓上頭的「金鵄」圖樣,其意義為日本開國之祖「神武天皇」東征與長髓彥交戰時一金鵄停留在弓上的傳說。正面背景為紅色太陽於地平線上的景像,並寫有「建國祭」與「臺中州」的字樣。
  此件提到的「建國祭」為日本為了紀念「紀元節」於1926年2月11日舉辦的一系列祭典活動,「紀元節」為日本開國之祖的「神武天皇」的即位之日(2月11日),即為日本的開國紀念日。「紀元節」於1873年(明治6年)的「太政官布告第91號」中被制定,並且此節日在1904的日俄戰爭開始,大肆宣傳以提升人民對國家的向心力。而在臺灣方面,直到1926年日本政府為鞏固臺灣民眾向心力,於是開始舉辦「建國祭」,祭典內容包含:一系列儀式、演講、電影放送等等。(顏杏如,2015:67-74)
  日治時期臺灣的國定假日被稱為「祝祭日」,當中「新年」(1月1日)、「紀元節」(2月11日)、「天長節」(天皇生日)、「明治節」(11月3日),另外加上臺灣獨有的「始政紀念日」(6月17日)成為「五大節」。在這些節日之中臺灣人民被要求須高掛日本國旗並參與慶祝活動或紀念儀式,總督府也會舉辦各類活動,如:紀念歷代天皇、參拜神社、唱國歌、誦讀教育勑語等。
參考資料:戴振豐,2004。日治時期台灣「建國祭愛馬行進」、「愛馬日」及「軍馬祭」的形成與進行(1936-1945),政大史粹,6,頁:61-94。

顏杏如,2015。長生節鬥熱鬧:帝國的節日與殖民地臺灣社會,李承機、李育霖主編,「帝國」在臺灣:殖民地臺灣的時空、知識與情感,頁:51-85。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已瀏覽清單
藏品(童年憶往)的圖片
藏品(草葉集)的圖片
藏品(花甲)的圖片
藏品(太陽下)的圖片
藏品(文藝沙龍 二之一、二之二)的圖片
藏品(生肖香包)的圖片
藏品(中型磨製石器)的圖片
藏品(墨點櫻桃、黑星櫻)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