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虎尾郡青年團章徽章
登錄號:2004.001.0209的圖片(20040010209_P001.tif)(CC BY),第1張,共4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4.001.0209的圖片(20040010209_P001.tif)(CC BY),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04.001.0209的圖片(20040010209_P002.tif)(CC BY),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04.001.0209的圖片(20040010209_I001.jpg),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04.001.0209的圖片(20040010209_I002.jpg),第4張,共4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01.0209

尺寸:1.8 x 1.7 x 0.6cm
歷史分期:1895-1945(日本時代)
推測年份(西元):1895~1945
類別一:器物類,政治社教,徽章獎狀獎牌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虎尾郡青年團
製造地:雲林縣
關鍵詞:社會教化團體
文物描述:本件為青年團徽章,發行年代不詳,金屬材質,圓形。正面刻有「虎尾郡」、「青」等字樣,以及幾何圖形所構成的太陽與光線的意象,背面則附有別針。
青年團是地方上的社會教育(教化)組織,主要由地方上的小、公學校畢業生,年齡未滿20歲者組成,自1910年代末期以來於各地設置,主要活動為練習國語(日本語)、風俗改良或其他公共服務。1926年臺灣總督府文教局成立後,青年團逐漸從「國語普及機關」成為「思想統制機關」,1937年以後,小公學校畢業者必須強制加入地方青年團,為因應戰事,青年團甚至會提供軍事訓練。
虎尾郡轄內的青年團主要分布於西螺、二崙、莿桐、虎尾、土庫、海口、崙背等地區,昭和14年(1939)時,共有男、女子青年團各18團。
參考資料:1. 許佩賢,2005。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臺北:遠流出版社。

2. 宮崎聖子,2008。植民地期台湾における青年団と地域の変容。東京:御茶の水書房。

3. 臺灣總督府,1926。全島優良青年團事績。臺北:臺灣總督府。

4. 臺南州虎尾郡役所,1939。虎尾郡要覽。臺南:臺灣日日新報社。
編目者:委託編目-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編目日期:2020/01/14
已瀏覽清單
藏品(喪禮一景)的圖片
藏品(皇家冠杯珊瑚)的圖片
藏品(黑地彩繡公雞紋魚尾碗帽)的圖片
藏品(《南國電影》第138期)的圖片
藏品(一九三九年(民國二十八年)九月份電稿)的圖片
藏品(陳介民撰〈埋鍋造飯,長期抗戰—苗客事件參與對抗之各路人馬分析〉影本)的圖片
藏品(木製神牌)的圖片
藏品(小狗)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