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臺灣新生報社出版《臺灣新生報》1946年(民國35年)6月16日1至4版
登錄號:2004.003.0540的圖片(20040030540_I00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4.003.0540的圖片(20040030540_I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4.003.0540的圖片(20040030540_I002.jpg),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03.0540

尺寸:81.6 x 55.2cm
歷史分期: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報紙,二戰後以降
創作者/製造者:臺灣新生報社
關鍵詞:臺灣民報、臺灣新民報、興南新聞社
文物描述:  此為一紙質報紙,以黑色字體印刷,本物件為1946年(民國35年)6月16日發行之《臺灣新生報》第235號,此物件採雙面印刷,內容計有〈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令〉(行政長官陳儀)、〈交通部臺灣郵電管理局工程招標公告:第十一號〉(局長陳壽年)、〈交通部臺灣郵電管理局公告:第十二號〉(局長陳壽年)、〈善後救濟總署臺灣分署招搞英文打字員中文書記公告:署字第一三二九號〉(署長謝宗起)、〈臺灣省交通處鐵路管理委員會工程招標公告〉、〈臺灣省鐵路警察署公告招領〉、〈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資源委員會臺灣機械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總經理高禩瑾)、〈財政部臺北關稅務司工署佈告:第三三號〉(稅務司夏廷耀)、〈東北局勢緩和 國共兩均並無嚴重衝突 克萊門談魯局前途樂觀〉、〈政府體念永年民眾 電令守城國軍停戰 軍調部正制止共軍進攻〉、〈空軍學校遷返筧橋 昨日舉行復校典禮〉、〈國共雙方談判 已有部分意見接近 關於整軍問題尚未談及 政協三方代表晉京會商〉、〈慰問吉林同胞 杜聿明赴永吉 長春四平間昨日通車〉、〈共軍如不退出佔地 顯然撕毀休戰協定 中宣部發言人發表談會〉、〈空運救濟食糧 陳納德返華後可能開辦 蘇北救濟工作即將展開〉、〈星期專論:時代的新反省〉(石廷漢)、〈原子能委會首次開會 美國提出歷史性建議 保證僅應用於和平事業〉、〈蘇對美遠東政策作諷刺性之抨擊〉、〈解決邊疆問題 蘇聯與阿富汗成立協定 中東險要戰略地區 庫什克城交還蘇聯〉、〈金榮泉提出建議 解除韓政治僵局 美蘇軍隊同時撤出朝鮮 并會同保證韓主權獨立〉、〈遠東委會一致通過 搬運日工業充作賠償 鋼、鐵、氯等生產力嚴加限制〉、〈美國務卿提出法案 對華繼續軍事援助〉、〈杜魯門派戴樂續駐梵諦岡 俟和平確定後始撤退〉、〈美對巴力斯坦問題 旨在遣送十萬猶人 已派代表赴英倫解釋〉、〈國際一週:四國外長會議復會之前夕〉(夏濤聲),〈星期專論:時代の新反省〉(石廷漢)、〈東北の衝突減少 山東省の情勢樂觀 米司令 傾倒攻擊停止を要請〉、〈鹽を日本に輸出 先づ四千餘噸を 本省の缺乏物資と交換〉、〈卅萬噸在庫 四年間は心配ご無用〉、〈ウイタミ注射て分娩促進•苦痛を消滅 ソ聯婦人科醫臨床に成功〉、〈空家實に三千餘軒 臺中市修復に大よわり〉、〈手續きを簡素化 新竹市縣土地申報前涉せず〉、〈東臺灣建設に一段 產業特殊公司の新發足〉、〈空の異變,滿月姿消す 臺北氣象局觀測陣色めく〉、〈婦人運動の指向〉(臺灣省婦人會)等。
  《臺灣新生報》創刊於1945年10月,是戰後初期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所經營的官方報刊,其前身為1944年,臺灣總督府整併島內六間報社所發行的《臺灣新報》。《臺灣新生報》最初由李萬居主導,雖屬官營報紙,但仍忠實反應民意,在二二八事件前夕,官民衝突漸深之際,新生報屢次發表告誡官方約束權力之言論。二二八事件之後,李萬居職權遭架空,辦報人員亦多被肅清,《臺灣新生報》成為更加偏向政府的報紙。
  中華民國政府於1945年接收臺灣之始,即派出「中央宣傳部」整頓臺灣報業,撤廢日治時期管控報紙的許可制度,改為登記申請制,管制的解除使得戰後初期的辦報風氣大盛。後由於民間報刊對於接收後的行政長官公署多有批判,於是在二二八事件之後,政府開始嚴格控管報紙,在戒嚴開始後更以資源節約、端正文化等理由施行「報禁」。(王天濱,2002。154-170)
參考資料:王天濱,2002。臺灣新聞傳播史。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許旭輝,2007。戰後初期臺灣報業之發展─以《臺灣新生報》為例(1945-1949)。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已瀏覽清單
藏品(籐編大曬蓆)的圖片
藏品(江帆明星照)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咸豐六年陳專利退典田契字)的圖片
藏品(芋螺)的圖片
藏品(藏書票—馬シリーズ • 3/走馬燈)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暗齒舟蛾)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