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臺灣新生報社出版《臺灣新生報》1947年(民國36年)1月7日1至4版
登錄號:2004.003.0574的圖片(20040030574_I00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4.003.0574的圖片(20040030574_I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4.003.0574的圖片(20040030574_I002.jpg),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03.0574

尺寸:81.5 x 54.1cm
歷史分期: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報紙,二戰後以降
創作者/製造者:臺灣新生報社
關鍵詞:臺灣民報、臺灣新民報、興南新聞社
文物描述:  此為一紙質報紙,以黑色字體印刷,本物件為1947年(民國36年)1月7日發行之《臺灣新生報》第440號,此物件為單張雙面,共四版,內容計有〈改組政府似有頭緒,和談前途仍極暗淡,政府希望兩事能同時進行,青年黨業已決定參加政府〉、〈國參會繼續審議,今年度國家預算,交部資委會均出席報告〉、〈中調團紀念週,陳總長致詞〉、〈黃河堵口問題,正待中央解決〉、〈沉寂甚久之梅園舉行招待會〉、〈遠東軍事法庭進入辯護階段〉、〈社論:民主精神的修養〉、〈綏共軍攻清河,晉省翼城在激戰中,粵代表歸途被共軍刼穀〉、〈中航又失事,在青島大霧中機撞山頭起火,交通部令兩航公司停航一週〉、〈蔣經國底東北,聽取各方政治外交意見〉、〈綏省董主席就職,傅長官致詞〉、〈抗議侮辱女生怒潮擴展至香港〉、〈原子問題討論前夜,巴魯區辭職獲准,建議在管制公約成立前,美國應繼續製造原子彈〉、〈美國外交幕後人物-康納利和范登堡-〉,〈聯合國外交家推測辭職原因或係暗示蘇聯將接受美計畫〉、〈美參議院組織竣事,勃里支反對陸海軍合併〉、〈伊朗選舉定期舉行〉、〈的港問題條款交安理會最後決定〉、〈日本罷黜黷武人員,一百五十萬人將受淘汰〉、〈商談保障越南華僑,袁子健擬晤胡志明〉、〈原子彈的自述〉、〈省行政會議昨開幕 蔣主席電頒訓詞 首次會議開始審查議案〉、〈將強地方自治組織發展農村產業,高雄縣擬訂本年度工作綱領〉、〈公營事業使用房屋應依規定徵收房捐,財政部電省署轉飭遵照〉、〈高東交界山民七年獵區糾紛,已由雙方縣政府調解息事〉、〈中央教育攷察團發表對本省教育之意見,昨舉行教處人員座談會〉、〈二期公民訓練,當局有重要規定〉、〈花黨務處招待記者報告成立以來工作〉、〈憲法應盡力遵守維護〉、〈省黨部將舉行縣政座談會〉、〈改善設備增加電度,電力公司工作方針決定〉、〈省參政員組聯誼會對憲法將表示擁護〉等。
  《臺灣新生報》創刊於1945年10月,是戰後初期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所經營的官方報刊,其前身為1944年,臺灣總督府整併島內六間報社所發行的《臺灣新報》。《臺灣新生報》最初由李萬居主導,雖屬官營報紙,但仍忠實反應民意,在二二八事件前夕,官民衝突漸深之際,新生報屢次發表告誡官方約束權力之言論。二二八事件之後,李萬居職權遭架空,辦報人員亦多被肅清,《臺灣新生報》成為更加偏向政府的報紙。
  中華民國政府於1945年接收臺灣之始,即派出「中央宣傳部」整頓臺灣報業,撤廢日治時期管控報紙的許可制度,改為登記申請制,管制的解除使得戰後初期的辦報風氣大盛。後由於民間報刊對於接收後的行政長官公署多有批判,於是在二二八事件之後,政府開始嚴格控管報紙,在戒嚴開始後更以資源節約、端正文化等理由施行「報禁」。(王天濱,2002。154-170)
參考資料:王天濱,2002。臺灣新聞傳播史。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許旭輝,2007。戰後初期臺灣報業之發展─以《臺灣新生報》為例(1945-1949)。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已瀏覽清單
藏品(三國志物語  第三卷 (中文翻譯打字校訂稿))的圖片
藏品(彩繪山水紋花口碗)的圖片
藏品(道光14年業主吳給喀哩庄佃林潤澤租單)的圖片
藏品(蛺蝶科(2))的圖片
藏品(《公學校高等科國語讀本卷一》)的圖片
藏品(紀念章)的圖片
藏品(木刻本《武帝真經》武帝臺灣宣諭文第四頁)的圖片
藏品(臺灣日報 夕刊14868號)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