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臺灣新生報社出版《臺灣新生報》1947年(民國36年)1月12日1至4版
登錄號:2004.003.0584的圖片(20040030584_I00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4.003.0584的圖片(20040030584_I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4.003.0584的圖片(20040030584_I002.jpg),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03.0584

尺寸:81.9 x 54.1cm
歷史分期: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報紙,二戰後以降
創作者/製造者:臺灣新生報社
關鍵詞:臺灣民報、臺灣新民報、興南新聞社
文物描述:  此為一紙質報紙,以黑色字體印刷,本物件為1947年(民國36年)1月12日發行之《臺灣新生報》第445號,此物件為單張雙面,共四版,內容計有〈時局似漸步入坦途,民盟態度轉趨妥協,張群即將赴延進行和平商談, 青年民社兩黨舉行聯席會議〉、〈東北戰爭又趨激烈,共軍三圈進攻撫順,北平近郊雙方互奪陣地〉、〈雷震僕僕京滬道上續商改租〉、〈星期專論:公庫制度與公庫行政〉(李靖國)、〈艾德禮讚揚中國人民友誼〉、〈共軍猛攻宿遷〉、〈善後建設黃河汎區 豫聯總辦事處召開會議〉、〈我增闢三港口,准許訂立條約國輪船出入,沖繩島物資由美負責運華〉、〈平女生被姦案初訊兩美兵,一俟調查完畢即行軍法公審〉、〈同盟會老同志管曙立前逝世〉、〈冀南共軍反美強迫修女出嫁〉、〈聯合國大會裁軍案,安理會正式接受,賴伊出發訪問中美洲十國首都〉、〈英美中東油類密約,法蘇兩國提出抗議〉、霍奇司令闢謠否認美軍在韓南圖單獨組設政府〉、〈緬代表團提出文件要求成立臨時政府,緬軍十五萬華國武力爭取獨立〉、〈杜魯門全年經濟報告(上)〉、〈雅爾達會議犧牲中國主權是造成大連事件主因,顧維鈞大使喚起美國注意〉、〈英官方關切大連問題,希望蘇聯速履行協定〉、〈美各報推測馬歇爾對蘇外交仍將強硬,對佔領德國問題將提要求〉、〈傳蘇向挪提出要求在斯島設軍事基地〉、〈全省行政會議通過充實地方自治案,確定地方經營事業及捐稅劃分標準〉、〈今後的縣市財政政策要配合地方自治制度 嚴處長在行政會議報告稱〉、〈花蓮港險象畢露,港務局計畫興修〉、〈省參會工廠攷察團本月下旬集合臺北出發〉、〈基隆漸與國外通航〉、〈行政會議長官閉幕詞〉、〈救署分發魚肝油精補助醫院三所,外籍醫師分赴各院考察〉、〈推進工人國語教育,市黨部分設補習學校已開學〉、〈省黨部縣政座談會,國大代表熱烈發言〉等。
  《臺灣新生報》創刊於1945年10月,是戰後初期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所經營的官方報刊,其前身為1944年,臺灣總督府整併島內六間報社所發行的《臺灣新報》。《臺灣新生報》最初由李萬居主導,雖屬官營報紙,但仍忠實反應民意,在二二八事件前夕,官民衝突漸深之際,新生報屢次發表告誡官方約束權力之言論。二二八事件之後,李萬居職權遭架空,辦報人員亦多被肅清,《臺灣新生報》成為更加偏向政府的報紙。
  中華民國政府於1945年接收臺灣之始,即派出「中央宣傳部」整頓臺灣報業,撤廢日治時期管控報紙的許可制度,改為登記申請制,管制的解除使得戰後初期的辦報風氣大盛。後由於民間報刊對於接收後的行政長官公署多有批判,於是在二二八事件之後,政府開始嚴格控管報紙,在戒嚴開始後更以資源節約、端正文化等理由施行「報禁」。(王天濱,2002。154-170)
參考資料:王天濱,2002。臺灣新聞傳播史。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許旭輝,2007。戰後初期臺灣報業之發展─以《臺灣新生報》為例(1945-1949)。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已瀏覽清單
藏品(鄧南光135底片(1373))的圖片
藏品(蘆洲林益家族-0001-1)的圖片
藏品(日本旅行協會臺灣支部與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編《臺灣鐵道旅行案內》)的圖片
藏品(日月潭)的圖片
藏品(信插)的圖片
藏品(臺灣高雄神社)的圖片
藏品(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製〈五萬分之一白沙屯地質圖〉)的圖片
藏品(鄧南光135底片(1305))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