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臺灣新生報社出版《臺灣新生報》1949年(民國38年)9月14日9、10版
登錄號:2004.003.0625的圖片(20040030625_I00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4.003.0625的圖片(20040030625_I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4.003.0625的圖片(20040030625_I002.jpg),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03.0625

尺寸:41 x 55.1cm
歷史分期: 1945-1965(二戰後初期)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報紙,二戰後以降
創作者/製造者:臺灣新生報社
關鍵詞:臺灣民報、臺灣新民報、興南新聞社
文物描述:  此為一紙質報紙,以黑色字體印刷,本物件為1949年(民國38年)9月14日發行之《臺灣新生報》第1408號,此物件為單張單面,共二版,內容計有〈農會底指導原則〉(柏森)、〈幾種普通磺氨類藥物對於獸醫上的貢獻〉、〈怎樣種植蔬菜(之二)〉(熾)、〈花旗橘子好吃麼〉(王炘)、〈新竹縣立中壢中學苗栗初中招生公告〉、〈臺灣省婦女工作委員會附設私立復興幼稚園續招新生〉、〈臺北市私立開南商工職業學校續招生公告〉、〈金甌女子商業職業學校招生〉、〈公教人員配給食米最好能夠計口授量,有許多無配偶的人,反比有配偶的人負擔更重〉、〈出借條借得公物不算是盜竊行為〉、〈日產審查案件希望能從速辦理〉等。
  《臺灣新生報》創刊於1945年10月,是戰後初期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所經營的官方報刊,其前身為1944年,臺灣總督府整併島內六間報社所發行的《臺灣新報》。《臺灣新生報》最初由李萬居主導,雖屬官營報紙,但仍忠實反應民意,在二二八事件前夕,官民衝突漸深之際,新生報屢次發表告誡官方約束權力之言論。二二八事件之後,李萬居職權遭架空,辦報人員亦多被肅清,《臺灣新生報》成為更加偏向政府的報紙。
  中華民國政府於1945年接收臺灣之始,即派出「中央宣傳部」整頓臺灣報業,撤廢日治時期管控報紙的許可制度,改為登記申請制,管制的解除使得戰後初期的辦報風氣大盛。後由於民間報刊對於接收後的行政長官公署多有批判,於是在二二八事件之後,政府開始嚴格控管報紙,在戒嚴開始後更以資源節約、端正文化等理由施行「報禁」。(王天濱,2002。154-170)
參考資料:王天濱,2002。臺灣新聞傳播史。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許旭輝,2007。戰後初期臺灣報業之發展─以《臺灣新生報》為例(1945-1949)。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已瀏覽清單
藏品()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