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東京武揚堂發行上海的自然要塞河
登錄號:2004.003.0713的圖片(20040030713_I001.jpg),第1張,共3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4.003.0713的圖片(20040030713_I001.jpg),第1張,共3張
登錄號:2004.003.0713的圖片(20040030713_P001.tif),第2張,共3張
登錄號:2004.003.0713的圖片(20040030713_I002.jpg),第3張,共3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03.0713

尺寸:13.9 x 9cm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推測年份(西元):1937~1945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明信片,人文風俗,政治軍事
創作者/製造者:東京武揚堂發行
製造地:日本
關鍵詞:二戰、中日戰爭、繪葉書、亞洲戰場、淞滬戰爭
文物描述:1.本物件為以日本二戰時期戰爭漫畫為主題之明信片,正面為上海的自然要塞河之彩色圖像,畫面中可見日本軍正在路地上進軍,但有1河流阻擋於其目的地前,因此有些士兵即卸除裝備進入水中,扛起便橋,使其餘戰友可以通過,對話大意為上海到處都是河,但便橋已搭起,可以快速進軍,感謝戰友的肉身幫忙,右上有標題「クリ-ク上海自然の要塞」字樣,左下有「秋風」字樣;背面為空白明信片直式書寫面,以灰色單色印刷,左上方為郵票黏貼處,以1星形圖樣標示,正方有「郵便はがき」,正中間則有「(東京武揚堂發行)」字樣。
2.二次世界大戰為西元1937年至1945年全球性戰爭,1937年蘆溝橋事變則為二戰亞洲戰場之開端。日本於1941年發動珍珠港事變,進而爆發太平洋戰爭,最後美國投下2顆原子彈,致使日本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中日戰爭中,1937年於上海爆發的淞滬戰役為一場極為關鍵的戰事,不僅成功延遲了日軍的進攻,亦使得亞洲戰場獲得歐美國家的重視。
參考資料:1.蔡振新,2009。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海戰之起源,海軍軍官,28(4):36-41。
2.胡春惠,2017。淞滬會戰在八年抗戰中的地位及其意義,亞洲研究,73:17-27。
編目者:委託編目-社團法人臺灣歷史學會04
編目日期:2018/09/20
已瀏覽清單
藏品(十一羅漢)的圖片
藏品(飛機模型)的圖片
藏品(平,正面圖)的圖片
藏品(大林蒲-改運紙人-1)的圖片
藏品(行過曠野)的圖片
藏品(新臺灣 創刊號)的圖片
藏品(福建省例 (第二冊))的圖片
藏品(旋莢木)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