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印花竹石花卉紋花口碗
登錄號:2004.003.1474的圖片(20040031474_A001.jpg),第1張,共3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4.003.1474的圖片(20040031474_A001.jpg),第1張,共3張
登錄號:2004.003.1474的圖片(20040031474_A002.jpg),第2張,共3張
登錄號:2004.003.1474的圖片(20040031474_A003.jpg),第3張,共3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03.1474

尺寸:17.4 x 17.5 x 5.4cm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推測年份(西元):1926~1945
年代描述:昭和時期
類別一:器物類,飲食用具,飲食用具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日本瀨戶美濃
關鍵詞:花口碗、閃光釉、印花
文物描述:1.這件印花竹石花卉紋花口碗,為日本產製的日用食具。器形呈敞口,口作花瓣形,斜弧壁,至底部下收接圈足,圈足低矮。從圈足形式可知應為日本戰前後期瀨戶美濃地區所產製。圈足刮釉露胎,胎質細緻,胎色乳白。通體施釉,碗內壁素面無紋,外壁以閃光釉及印花彩繪紋飾作裝飾。頂部及底部邊緣各飾一圈黃閃光釉,腹部以印花轉寫技法印繪成組的竹石紋與花卉紋一周,裝飾紋樣頗具日本風味。這類以黃閃光釉裝飾碗緣的飲食器皿由日本輸入臺灣後,在戰後北投地區及鶯歌地區的窯廠都有仿製。
2.日治時代,日本工業化及現代化窯廠生產的陶瓷器皿大量輸入臺灣,取代了傳統中國福建、廣東地區的製品。這些日本的新型制的杯、盤、飯、碗進入臺灣大眾的生活中,改善物質生活,同時也帶動臺灣發展出新的飲食文化,產生「和風」飲食的流行。
參考資料:1.劉益昌、趙金勇,2010。花崗國中校舍新建工程遺址搶救發掘計畫 : 花岡山遺址搶救發掘報告。花蓮:花蓮縣文化局。
2.趙金勇、鍾亦興,2012。花岡山與大龍峒遺址的近現代陶瓷消費,考古人類學刊,76:61-96。
3.盧泰康,2010。臺灣考古出土歷史時期陶瓷的年代與特徵,故宮文物月刊, 326:56-67。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A
編目日期:2020/10/15
已瀏覽清單
藏品(平埔原住民織袋)的圖片
藏品(打製石鏃)的圖片
藏品(大割鋸)的圖片
藏品(黃金田於丁亥年仲夏創作之牽羊上山吃草)的圖片
藏品(N/A)的圖片
藏品(陳彭氏秋妹竹東郡土木協會北埔庄收據)的圖片
藏品(楊次郎等人開藥單)的圖片
藏品(賊美人)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