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19.0094
尺寸:91.6 x 91.7 x 0.5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推測年份(西元):1999~2004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藝術圖像,生活與民俗
創作者/製造者:黃金田
製造地:南投
關鍵詞:民俗畫、黃金田、打草繩、草編
文物描述:1.黃金田所繪民俗畫《噴濕稻草好打索》,描寫製作草繩過程的情景。畫作題跋為「噴濕稻草好打索,黃金田畫」。
2.推測畫作年代為1999至2004年間,黃金田開始繪畫民俗畫至本館購藏期間所繪。
3.草繩的製作相當辛苦,首先將草割採後曬乾,將這些乾燥的稻草裁成一定長度,並放在地上排列整齊。這是要先含一大口水,用力平均噴灑在這些草堆上,等到水分充分滲透濕潤後,稻草會更具柔韌性,這樣打起來的草繩比較不會斷裂與鬆散。而草繩的編織過程,必須用雙手左、右交互搓揉,將兩邊搓揉好的乾稻草混成一條,然後放進稻草混合機。稻草混合機就是畫中婦女所操作的機器,因為手要搓揉草繩,所以要用腳踩動機器,手中的稻草經過機器後便變成草繩,一般約四十五分鐘可以編好一綑。
搓揉稻草時必須要乾燥的環境,所以通常會選在好天氣時,並在通風處工作,以加強草繩的韌性和耐用度。不過搓揉草繩的工作是相當累人的,雙手經過長年累月的勞動,早就累積著一層厚厚的手繭。而在塑膠繩出現之後,現在已經難得見到手工草繩的蹤跡了!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