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黃金田繪《賣陶的人》
登錄號:2004.019.0104的圖片(20040190104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1張
僅限公開瀏覽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19.0104

尺寸:91.6 x 91.6 x 0.6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推測年份(西元):1999~2004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藝術圖像,生活與民俗
創作者/製造者:黃金田
製造地:南投
關鍵詞:民俗畫、黃金田、陶器、水缸
文物描述:1.黃金田所繪民俗畫《賣陶的人》,描寫賣陶的人挑著水缸到農家販售的情景。畫作題跋為「賣陶的人,黃金田畫」。
2.推測畫作年代為1999至2004年間,黃金田開始繪畫民俗畫至本館購藏期間所繪。
3.陶器,是生活中的必需品,用來裝水乘物都相當方便。陶器的製作大多在製窯廠完成,一般多會批發到各個商家販售,有的人也會自己到製窯廠挑選幾個陶器,然後到街上販售。
臺灣的製陶歷史相當久遠,可追溯至史前時代,而工廠式大量生產的方式,大概可從清代算起。當時承襲福州、泉州、漳州等地的手法,以手工轆轤來製作,並利用蛇窯來燒陶。到了日本時代,日本人引進日本傳統的登窯及現代的倒焰式四角窯,才正式進入機械化大量生產。
早期賣陶的人若沒有人力車的協助,便會使用扁擔挑,通常是左、右兩端用洋麻索綑套住大水缸,再將小型的鍋、盆、罐等放置在大水缸的「腹內仔」,這樣除了可節省空間,也可以提供顧客較多樣的選擇。
參考資料:呂理政主編,2006。臺灣生活圖曆:黃金田民俗畫‧現代當令事典,頁:154。臺北:遠足文化。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3/09/25
已瀏覽清單
藏品(小雨燕)的圖片
藏品(黃花岡紀念幣壹角)的圖片
藏品(暖溪見情)的圖片
藏品(瓶花果子)的圖片
藏品(陶罐)的圖片
藏品(櫻蛤)的圖片
藏品(A型B型給水設備平面圖)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