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21.1376
尺寸:19.1 x 26.2 x 0.4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雜誌期刊,政治社會
創作者/製造者:民進年代雜誌社
關鍵詞:民進黨、民進年代、黨外、黨外雜誌、九十年代、領先週刊
文物描述:此為一紙質雜誌,此物件以相片為封面。本物件為1987年10月發行之《民進年代》週刊第14期(九十年代系列總號第87號),封面內容計有〈民進黨生日快樂嗎?〉、〈國民黨整肅自立晚報 吳豐山即將下台!!〉、〈立法院再度開罵〉、〈蔣緯國鎮壓孫立人舊部〉、〈黨政軍聯手修理自立晚報〉等。目錄計有(一)最前線、(1)您是我唯一的知己(蘇武)、(二)打開天窗說亮話、(1)採訪中國無罪!(本社)、(三)專題採訪、(1)民進黨生日快樂嗎?(本社)、(2)向總統府扣關(文劍雄)、(3)歡樂大遊行-台北市民進黨建黨週年慶遊行記實(范文雄)、(4)建黨週年慶祝晚會(文劍雄)、(5)民進黨的內憂外患-對民進黨週年慶的幾點建言(韓光)、(6)民進黨不怕分裂-各黨工談建黨週年感想(陳淑芳)、(四)民主運動場、(1)許信良獻給民進黨的生日禮物-「臺灣民主運動海外組織」成立玄機(笑天生)、(五)特別企劃、(1)立法院的走向剖析(柳平原)、(2)立法院黨團爭霸戰(吳自然)、(3)朱高正國會舞台秀、(4)民進黨立委黨團召集人誕生風波-朱高正的曖昧角色(范文雄)、(六)新聞現場、(1)緊迫巴斯底獄-土城聲援九一二大會事件記實(林錦鍠)、(2)國民黨政府早已「臺獨」-聲援蔡有全、許曹德案記實(范文雄)、(3)「國泰航空事件」開庭側記(文劍雄)、(4)許曹德蔡有全無罪-聲援許蔡記者會現場報導(范文雄)、(5)最後的晚暝-記九二七江蓋世完「命運之旅」全程活動(陳淑芳)、(6)教師上街頭爭人權(林錦鍠)、(七)社會批判、(1)中國時報掛勾「大家樂」(樂友)、(2)是「魚塭牌」?(李木生)、(八)民進論壇、(1)新黨春秋戰國譜(陳慶順)、(九)新聞法庭、(1)國民黨修理吳豐山(吳自然)、(十)心戰喊話、(1)良禽擇木而棲-李煥,快快加入民進黨吧(李直)、(十一)打帶跑、(1)開明派?跟屁蟲!(周病)、(十二)抗議檔案、(1)台中柳川住屋被拆慘狀記(凌天豪)、(十三)陽光下、(1)立法院黨工爭奪戰、(2)饒穎奇為何變成「張」穎奇?、(3)蔣緯國鎮壓孫立人舊部、(4)黨政軍聯手修理自立晚報、(十四)民進新聞排行版、(1)北縣大遊行、(2)臺南縣黨部成立、(3)國會議員搶灘大陸、(4)尤清服務處將面臨改選、(十五)我們的天空、(1)可有1166期靈驗公式?、(2)來函照登、(十六)政治三分球、(1)學生教老師革命(周病) 等。
此件《民進年代》雜誌為系列黨外雜誌其中之一,該系列有《九十年代》、《民進年代》、《領先週刊》等週刊,《民進年代》為純粹為民進黨新聞服務的雜誌,並期許為民眾帶來平實、客觀的報導,雜誌社的成員也都是民進黨的青年黨工,與當時期出版的《民進週刊》一樣都與民進黨有著密切關係,但反對並批評《民進週刊》運用女星做宣傳的策略。《民進年代》對民進黨逐漸以公職掛帥並遠離群眾的路線有所批評。
「黨外」一詞主要為非中國國民黨的臺灣政治勢力,而「黨外」政治勢力,主要的宣傳方式為「黨外雜誌」,「黨外雜誌」最早如1950年代的《自由中國》、1970年代的《大學》、《臺灣政論》,後在1980年代「黨外雜誌」發展蓬勃,代表刊物為《八十年代》與《美麗島》,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黨外雜誌」在當時激起了臺灣民眾的民主意識,也逐步促成了言論自由開放。(蕭淑玲,2006,153-155)。
參考資料:彭琳淞,2007。自由‧民主‧本土‧臺灣――看臺灣戒嚴時期的政論雜誌,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5:30-40
蕭淑玲,2006。臺灣黨外雜誌對黨外運動的作用(1979~1986)—以《八十年代》系列、《美麗島》、《蓬萊島》系列兩大路線為例。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進雜誌社,1987。《民進年代週刊》,4,1-15。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