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亞洲人雜誌社發行《亞洲人》月刊第2卷第6期總號第12號
登錄號:2004.021.1402的圖片(20040211402_I00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4.021.1402的圖片(20040211402_I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4.021.1402的圖片(20040211402_I002.jpg),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21.1402

尺寸:19.2 x 26.2 x 0.4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雜誌期刊,政治社會
創作者/製造者:亞洲人雜誌社
關鍵詞:亞洲人、黨外、黨外雜誌、康寧祥
文物描述:  此為一紙質雜誌,此物件以綠、灰相間之亞洲地圖及褐色帆船之剪影為封面,並以白色字體標示物件之名稱,本物件為1982年5月發行之《亞洲人》月刊第2卷第6期(總號第12號),封面內容計有〈調查局的線民〉、〈阿米諾酸工廠暴力事件〉、〈老康,此言差矣〉、〈邵恩新的過去與現在〉、〈台北黨外市議員再出擊〉、〈懷念徐復觀教授〉等。目錄計有(一)社論、(1)政治班底的危機、(二)編輯室筆記、(三)目錄、(四)讀者投書、(五)台北話題、(1)令人羨慕的「吳鳳」、(2)賄選與黨紀、(3)徐復觀的遺命、(4)作文比賽的冠軍、(5)查禁才開懷、(六)議會政治、(1)台北市黨外議員再出擊(林永明)、(2)斤斤計較談財政(霧峰客)、(3)調查局縣民知多少?(康寧祥)、(七)政治、(1)邵恩新的過去與現在(康文雄)、(2)承平共赴國難,危急海外置產(黃忠慎)、(八)短評、(1)辛亥革命的後遺症(賴祖義)、(2)銀樓疑案外一章(謝奇)、(3)不准亂頒禁令(王自中)、(4)你辦事,我放心?――評時報雜誌的「好話題,錯觀念!」(劉守成)、(5)從本屆金鐘獎頒獎談起(朱三才)、(6)用下跪來質詢(劉志傑)、(7)正視「小字報」的問題(吳昉)、(8)老康,你的話說得早了點(黃順興)、(九)教育、(1)「保送甄試方案」的幕後(章雅雲)、(十)社會、(1)道義的控訴,無情的判決――臺灣人原日本兵的補償請求(徐南傑)、(十一)國際話題(蘇和)、(1)波蘭式的戒嚴法、(2)歐洲政壇第一人、(3)帝國大反擊、(4)甘地夫人第二、(5)艾美達夫人、(6)新統治者的格言、(7)誰是接班人?、(8)金泳三的組黨運動、(十二)勞工、(1)工字「敢」不出頭?――訪彰化縣總工會理事長蘇煐洽先生(吳重達)、(2)半生辛勞半斗淚――訪彰化客運司機鄭棟材先生(田尚雨)、(3)請勿隨便挪用勞保基金(陳輝冠)、(十三)體育、(1)亞洲壘協會議為何流產?(陳棘蓀)、(十四)人物、(1)良心和勇氣的典範(蕭欣義)、(2)吾愛吾師(司馬文武)、(十五)專訪、(1)阿米諾酸公司暴力事件的啓示(胡志成)、(2)垃圾爭霸戰-壓縮?焚化?(周玉明)、(十六)小品、(1)以雀為師(劉峰松)、(十七)幽默、(1)包可華專欄(蘇和譯)、(2)監牢獨坐(康文雄)、(十八)漫畫(CoCo. Jan.) 等。
  此件《亞洲人》為康寧祥發行的《八十年代》雜誌的系列刊物之一,主要為接替《八十年代》而創刊,《八十年代》系列雜誌為臺灣黨外雜誌的重要代表,有「黨外雜誌編輯群的搖籃」之稱,由學者以及新聞界從事批判性的政論,與黃信介發行的《美麗島》雜誌成為「黨外政治」運動兩條路線各自的代表。所謂「黨外」為中國國民黨之外的政治勢力,「黨外」在國民黨政府的治下運用創辦雜誌的方式表達立場、對抗國民黨政府,這些雜誌、出版品被稱為「黨外雜誌」,《亞洲人》亦是其中之一。
參考資料:彭琳淞,2007。自由‧民主‧本土‧臺灣――看臺灣戒嚴時期的政論雜誌,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5:30-40

黨外雜誌,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301(瀏覽日期:2019/05/07)。

蕭淑玲,2006。臺灣黨外雜誌對黨外運動的作用(1979~1986)—以《八十年代》系列、《美麗島》、《蓬萊島》系列兩大路線為例。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已瀏覽清單
藏品(褐紅釉拍打印紋窄口直壁式陶甕)的圖片
藏品(塔山鼠李)的圖片
藏品(斑腹鹿蛾)的圖片
藏品(日本五月茶、南投五月茶)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圓型裝置式化糞槽)的圖片
藏品(傘菌屬)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