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深耕雜誌社出版《深耕》半月刊第26期
登錄號:2004.021.1522的圖片(20040211522_I003.jpg),第1張,共4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4.021.1522的圖片(20040211522_I003.jpg),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04.021.1522的圖片(20040211522_I001.jpg),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04.021.1522的圖片(20040211522_I002.jpg),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04.021.1522的圖片(20040211522_I004.jpg),第4張,共4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21.1522

尺寸:20.8 x 29.9 x 0.3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雜誌期刊,政治社會
創作者/製造者:深耕雜誌社
關鍵詞:黨外、黨外雜誌、許榮淑
文物描述:  此為一紙質雜誌,此物件以照片為封面,並以粉紅色字體標示物件之名稱,本物件為1983年1月發行之《深耕》半月刊第26期(總號第26期),封面內容計有〈趙耀東「苦水」滿杯〉、〈糊塗的「老人」,無用的「黨」〉、〈中壢垃圾攻防戰〉、〈老臺灣――外強的獵場〉等。目錄計有(一)封面、(1)投訴無門(史維綱)、(二)特赦林義雄先生(黃煌雄.康寧祥)、(三)讀者投書(本社)、(四)黨外政論、(1)日本能,我們就是不能(林文菊)、(2)趙耀東「苦水」滿杯-合併、裁員能解決國營事業問題嗎?(荊濟仁)、(3)個人綜合所得稅的公平合理-中、美兩國制度之比較(老郭)、(4)臺灣的民主實驗(林國風譯)、(五)問政議壇、(1)查禁電玩公聽會記實(吳輕然)、(2)巨星排行榜-黃玉嬌省政總質詢(吳怡法)、(3)霧峯書簡-誰來填補歷史的空白(阿部正)、(4)無三小路用-冷眼看立法院七十會期(劉愛珠)、(六)黨外.黨外(本社)、(七)生活與政治、(1)糊塗的「老人」,無用的「黨」!(易寒)、(2)天,天黑黑(王隱)、(3)一日叛亂,亂判終身(兩光)、(4)中央日報的賺錢學(林不揚)、(5)政府吃軟不吃硬(吾君)、(6)寶島道德經(練丹師)、(7)受難三週年有感(李明憲)、(八)政策研究、(1)談國民黨的決策(林亞卿)、(九)地方政情、(1)中壢垃圾攻防戰(沈一)、(2)郵.電兩局有無圖利他人?(一群電信員工)、(十)人權通訊、(1)南非獨立工會奮鬥史(楊夫之)、(2)金大中在美國(辛輝)、(十一)國際觀察、(1)金大中獲釋內幕(嚴光)、(2)民主政治學韓國?-十年來的韓國民主運動(本社)、(十二)鄉土與文化、(1)老臺灣-外強的獵場(南兵和)、(十三)漫畫(PIC) 等。
  此件為《深耕》雜誌的系列刊物之一,《深耕》為1981年由黃石城創辦的黨外政論雜誌,後交由許榮淑經營,主要主筆人包含林正杰、林世煜、林濁水等,其中內容包括編輯手記、國會趨勢、選舉與黨外動向、生活與政治、鄉土人物、藝文、漫畫等等。《深耕》曾在1982年對於「杯葛事件」中的部分黨外立委進行批判,並引起當時黨外勢力的對立。所謂「黨外」為中國國民黨之外的政治勢力,「黨外」在國民黨政府的治下運用創辦雜誌的方式表達立場、對抗國民黨政府,這些雜誌、出版品被稱為「黨外雜誌」,《深耕》系列亦是其中之一。
參考資料:彭琳淞,2007。自由‧民主‧本土‧臺灣――看臺灣戒嚴時期的政論雜誌,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05:30-40

蔡盛琦,2008。《深耕雜誌》之研究(1981.6-1983.2),國史館學術集刊,15:159-208。

蕭淑玲,2006。臺灣黨外雜誌對黨外運動的作用(1979~1986)—以《八十年代》系列、《美麗島》、《蓬萊島》系列兩大路線為例。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已瀏覽清單
藏品(血桐)的圖片
藏品(1950至2006年臺灣常民生活)的圖片
藏品(KÖLN, AM 3.5.1956 __ BL..NR.2)的圖片
藏品(變質砂岩)的圖片
藏品(高雄市餐飲雕刻裝配職業工會會旗)的圖片
藏品(鋼筋配筋標準圖)的圖片
藏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印製反賄選宣導公告)的圖片
藏品(1950至2006年臺灣常民生活)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