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邊鉋
登錄號:2004.025.0684的圖片(20040250684_I001.jpg),第1張,共10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4.025.0684的圖片(20040250684_I001.jpg),第1張,共10張
登錄號:2004.025.0684的圖片(20040250684_P001.TIF)(CC BY),第2張,共10張
登錄號:2004.025.0684的圖片(20040250684_P002.TIF)(CC BY),第3張,共10張
登錄號:2004.025.0684的圖片(20040250684_P003.TIF)(CC BY),第4張,共10張
登錄號:2004.025.0684的圖片(20040250684_P004.TIF)(CC BY),第5張,共10張
登錄號:2004.025.0684的圖片(20040250684_P005.TIF)(CC BY),第6張,共10張
登錄號:2004.025.0684的圖片(20040250684_P006.TIF)(CC BY),第7張,共10張
登錄號:2004.025.0684的圖片(20040250684_P007.TIF)(CC BY),第8張,共10張
登錄號:2004.025.0684的圖片(20040250684_P008.TIF)(CC BY),第9張,共10張
登錄號:2004.025.0684的圖片(20040250684_I002.jpg),第10張,共10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25.0684

尺寸:19.5 x 9.9 x 8cm
歷史分期:1945-(二戰後)
推測年份(西元):1945~2004
類別一:器物類,產業,土木泥水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臺北
關鍵詞:木作工具、鉋刀、邊鉋、嵌槽鉋、日式、木工
文物描述:本件文物為木工工具鉋刀的一種,名為邊鉋,為日本的邊鉋工具樣式,亦有名為日式嵌槽鉋,特色是以鐵螺栓取代木栓,並有兩支前導刀,後臺灣工具店亦有製作此款樣式。本件邊鉋的鉋臺主要由兩塊長方木塊組成,有鉋刃的木塊是鉋削面,無鉋刃的木塊側面用以緊靠木料固定。兩木塊中以兩根鐵螺栓組連結,用以調整兩木塊的距離,以調整鉋削的水平位置。邊鉋的功能是鉋出門、窗的軌道凹槽。基本造型的鉋臺底部為平面,鉋刃與鉋臺相同寬度,因此鉋出的凹槽與鉋臺寬度相同。本件邊鉋鉋刃置於鉋臺中央最底面的平面,底面中央作小凹弧形,鉋臺兩側九十度凹起,鉋出的凹槽深度即兩側凹起的高度。本件鉋臺頂部兩道凹溝,可作為對齊校正線,為其特色。
根據購藏來源資料,本件工具來自臺北。
參考資料:黃俊銘主持,2011。日式建築保存修復工具先期研究調查計畫。臺中: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編目者:委託編目平英堂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6/02/26
已瀏覽清單
藏品(里昂的酒吧間)的圖片
藏品(展示閱覽區 展開圖(3)地下一樓)的圖片
藏品(斧鋤形器)的圖片
藏品(貳樓平面)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面積計算圖)的圖片
藏品(藏書票—紅辣椒)的圖片
藏品(客家歌曲客家音樂24(客家民謠-落難春光))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