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花蓮支亞干遺址豎把陶罐
登錄號:2004.028.6057的圖片(20040286057_I001.JPG),第1張,共8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4.028.6057的圖片(20040286057_I001.JPG),第1張,共8張
登錄號:2004.028.6057的圖片(20040286057_I002.JPG),第2張,共8張
登錄號:2004.028.6057的圖片(20040286057_I003.JPG),第3張,共8張
登錄號:2004.028.6057的圖片(20040286057_I004.JPG),第4張,共8張
登錄號:2004.028.6057的圖片(20040286057_I005.JPG),第5張,共8張
登錄號:2004.028.6057的圖片(20040286057_I006.JPG),第6張,共8張
登錄號:2004.028.6057的圖片(20040286057_I007.JPG),第7張,共8張
登錄號:2004.028.6057的圖片(20040286057_I008.JPG),第8張,共8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4.028.6057

尺寸:9.4 x 8.7 x 6.8cm
歷史分期: 新石器時代
年代描述:新石器時代約距今2500年前
類別一:器物類,飲食用具,飲食用具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花蓮支亞干遺址採集
關鍵詞:花蓮、支亞干遺址、萬榮-平林遺址
文物描述:1.本件為花蓮支亞干遺址採集之豎把陶罐,口緣大多已經殘缺不全,但仍保留一小部分口緣連接著完整把手,此一把手為豎把並從口緣直接連接腹部。陶罐型制為圓腹凹底,底部完整,腹徑9.4cm、高6.8cm,質地為夾砂紅陶,陶土中可見細小砂粒,燒製火候不高,因此內胎未完全燒透呈現灰色,器壁內外表皮之紅色陶衣嚴重脫落。
2.陶容器在臺灣的史前遺址出土數量相當多,尤其以陶罐最為常見,為史前人類日常盛水或燒煮食物的容器,但也被當做一種陪葬品使用。
參考資料:1.宋文薰等,1992。臺灣地區重要考古遺址初步評估第一階段研究報告,中國民族學會專案研究叢刊(一) 。臺北:中國民族學會。
2.連照美、宋文薰編著,1992。臺灣地區史前遺址資料檔(一),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專刊2。臺北: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籌備處。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9/12/17
已瀏覽清單
藏品(船子草、船仔草)的圖片
藏品(陶罐)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瓷盤)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蓖麻)的圖片
藏品(奉天第六師範校長委任令)的圖片
藏品(同治二年王義方收過下香山佃戶鄭洽記之執照)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