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金練成款藍綠釉拍打印紋盤口斜腹式陶甕
登錄號:20040011149的圖片(20040011149_A001.jpg)(CC BY-NC),第1張,共1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作者:金煉成陶器製造工場
主題類別:民俗文物
年代:日治時期
尺寸:寬:16 x 直徑:26.5cm
重量:0kg
藏品描述:本物件為金練成款藍綠釉拍打印紋盤口斜腹式陶甕。陶胎。盤型口、唇口平坦、寬口、壁直、腹斜溜至底、平足。泥條成型,器壁不整。器身施罩藍綠釉,釉汁隨意流動,產生一種不規則發色的流動感。肩臂處有拍打印紋,為連續細密上下排列的短線紋,圍繞一圈;並在拍打印紋上施蓋橫向的「金振興」長方形款,左右戳印,連續圍繞一圈。此為盛裝米、水、等物品的盛裝陶器。日治時代,桃園大溪金山面 窯業亦曾盛極一時,有「金煉成」、「林振興」、「金勝興」﹙後改名新復興﹚、「建興」、「等男」等五家,至六十年代左右,五家窯廠結束營業。「金鍊成」前身為「董陳氆陶器製造工場」成立於日治西元1916年(大正5年),場主為董陳氆,是竹塹地區陶器製造業之先軀。早期生產缸、缽、甕、碗、花盆、塘涵管等陶器製品,於西元1943年(昭和18年)遷移至關西橋。遷廠後,改名為「金煉成陶器製造工場」。廠主汪其輝結束新竹東門市場五金行,全心投入陶器之製造。興盛時期聘有福州師父林景振(林振興窯主)、林景針(林振興窯主之堂弟)、林象順、李厚管(新埔犁頭山裕和窯主)、林裕貴、林裕福、林木金(北埔林益興窯主)及大甲東師父林添福(1959年獲聘,一年半後離職,為竹南蛇窯窯主)等多位製陶師父,專業分工,各司其職。分為「大石回」師傅以製作水缸為主,不用轆轤,用土條盤築法徒手製陶,另「小石回」師傅用傳統轆轤製作小件陶器。金煉成第二代董文(漢文),婚後至東門市場開設五金行,直到金煉成遷移金山面 時,才真正發揮所學,把金煉成陶器製品提昇至一定水準,功不可沒。

登錄號:20040011149

典藏單位: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明亮櫻蛤 )的圖片
藏品(三尖杉)的圖片
藏品(白底織花檳榔袋(2))的圖片
藏品(錛鑿形器)的圖片
藏品(長梗盤花麻)的圖片
藏品(小心毒品就在你身邊海報作品)的圖片
藏品(扁仙壺海膽)的圖片
藏品(貳至壹貳層樓梯、電梯平面圖)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