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帶四突起玦型玉耳飾
登錄號:20041000489的圖片(20041000489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19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41000489的圖片(20041000489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19張
登錄號:20041000489的圖片(20041000489_0002.JPG)(CC BY-NC),第2張,共19張
登錄號:20041000489的圖片(20041000489_0003.JPG)(CC BY-NC),第3張,共19張
登錄號:20041000489的圖片(20041000489_0004.JPG)(CC BY-NC),第4張,共19張
登錄號:20041000489的圖片(20041000489_0005.JPG)(CC BY-NC),第5張,共19張
登錄號:20041000489的圖片(20041000489_0006.JPG)(CC BY-NC),第6張,共19張
登錄號:20041000489的圖片(20041000489_0007.JPG)(CC BY-NC),第7張,共19張
登錄號:20041000489的圖片(20041000489_0008.JPG)(CC BY-NC),第8張,共19張
登錄號:20041000489的圖片(20041000489_0009.JPG)(CC BY-NC),第9張,共19張
登錄號:20041000489的圖片(20041000489_0010.JPG)(CC BY-NC),第10張,共19張
登錄號:20041000489的圖片(20041000489_0011.JPG)(CC BY-NC),第11張,共19張
登錄號:20041000489的圖片(20041000489_0012.JPG)(CC BY-NC),第12張,共19張
登錄號:20041000489的圖片(20041000489_0013.JPG)(CC BY-NC),第13張,共19張
登錄號:20041000489的圖片(20041000489_0014.JPG)(CC BY-NC),第14張,共19張
登錄號:20041000489的圖片(20041000489_0015.JPG)(CC BY-NC),第15張,共19張
登錄號:20041000489的圖片(20041000489_0016.JPG)(CC BY-NC),第16張,共19張
登錄號:20041000489的圖片(20041000489_0017.JPG)(CC BY-NC),第17張,共19張
登錄號:20041000489的圖片(20041000489_0018.JPG)(CC BY-NC),第18張,共19張
登錄號:20041000489的圖片(20041000489_0019.JPG)(CC BY-NC),第19張,共19張
文物分類:人類學\考古類
蒐藏品類別:考古標本
年代:3500-2300B.P.
尺寸描述:A件:重量:5.0公克(g)│器身寬度:8.1 mm│器身厚度:4.7 mm│長徑:43.1 mm│短徑:26.2 mm│內徑:28.8 mm│玦口長度:7.4 mm│玦口寬度:1.6 mm│
B件:重量:4.1公克(g)│器身寬度:7.9 mm│器身厚度:4.7 mm│長徑:41.2 mm│短徑:18.3 mm│內徑:28.6 mm│玦口長度:7.4 mm│玦口寬度:1.6 mm
標本說明:標本斷裂成2塊,因接合面太少,無法黏合,故編為A、B共2件附屬品。
A件:帶四突起玦形耳飾殘件,顏色呈淺米白色,內外徑皆呈橢圓形,內徑之旋截中線經修整,但仍可見旋截痕。外徑修整圓滑,不見旋截痕。缺口為兩面切截,斷裂處曾黏合過,但因接合面少,又再次斷裂,造成新斷痕,且殘留部分之舊黏合面,帶兩突起,原始註記:PN83-334。
B件:帶四突起玦形耳飾殘件,顏色呈淺米白色,內外徑皆呈橢圓形,內徑之旋截中線經修整,但仍可見旋截痕。外徑修整圓滑,不見旋截痕。缺口為兩面切截,此件比A件小,斷裂面為新斷痕,帶兩突起,器表可見黑色不明物沾附。

館藏編號:20041000489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經卷)的圖片
藏品(法規檢討表及基地面積計算)的圖片
藏品(東西向、南北向剖面圖)的圖片
藏品(大花赤楠)的圖片
藏品(大苞赤瓟)的圖片
藏品(樓梯剖面圖)的圖片
藏品(耳形瘤足蕨)的圖片
藏品(呂國民寫給呂洪淑女的信件(1972年6月25日))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