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繡片
登錄號:20042600225的圖片(20042600225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6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42600225的圖片(20042600225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6張
登錄號:20042600225的圖片(20042600225_0002.jpg)(CC BY-NC),第2張,共6張
登錄號:20042600225的圖片(20042600225_0003.jpg)(CC BY-NC),第3張,共6張
登錄號:20042600225的圖片(20042600225_0004.jpg)(CC BY-NC),第4張,共6張
登錄號:20042600225的圖片(20042600225_0005.jpg)(CC BY-NC),第5張,共6張
登錄號:20042600225的圖片(20042600225_0006.jpg)(CC BY-NC),第6張,共6張
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標本說明:本件藏品寬22.2公分,為苗族的繡片。呈長方形,由胚布以及縫在其上的黑色緞布為底,空白處縫綴有許多反光小亮片,上下兩布塊間以紅色緞布區隔。全件紋樣採用拉鎖繡技法製成,以紫色和粉紅色系為基調,黑色緞布的紋樣可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以一排與蝴蝶紋相連接的石榴果紋裝飾,下半部正中央從上至下依序有石榴果、牡丹花、蝴蝶紋,兩側有對稱的蠶龍紋,龍身以多種色塊組合而成,外側有明顯肢節;中間紅色緞布的上下兩邊由內至外依序有黑色挑花交叉幾何紋、緞布製成的三角形堆花、和縫於其下的銀箔作為裝飾。拉鎖繡技法是運用兩針線,運針時先將第一條繡線從背面刺出繡面並以逆時針盤繞一圈,第二條繡線緊鄰著第一條繡線刺出繡面,將第一條繡線所繞的線圈加以固定,以此構成圖案。龍紋是苗族繡片上常見的動物紋樣,苗族的龍紋不像漢族多採固定的獸首鷹爪、金色外衣的造型,其形態自由多變,可隨意加上牛頭、蛇身、蟲足、魚尾、鳥頭,充滿單純質樸的美感與稚氣親密感。石榴一果多籽,古人以「榴開百子」寓意「百子同室」,具有繁衍生殖的意象,廣泛使用於吉祥圖樣,象徵豐饒多產。蝴蝶在部分苗族支系的遠古傳說中被視為人類的始祖,苗族將「蝴蝶媽媽」視為萬物之母,苗語稱為「妹榜妹留」,蝴蝶紋同樣寓有繁衍多子的意涵。西南民族普遍相信反光性的材質能夠有袪除邪穢的效果,本件繡片縫製的小亮片,除了作為裝飾,還具有鎮祟避邪的效果。傳統上,繡片從刺繡到加工全由婦女手工製成,是用於衣服上的裝飾品,縫綴於衣肩、衣袖、衣背等處,紋樣常以神話傳說或是自然萬物為主題,創作出豐富圖紋的繡片。

館藏編號:20042600225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1950至2006年臺灣常民生活)的圖片
藏品(暖地泥炭苔)的圖片
藏品(貴州台江苗族女盛裝上衣)的圖片
藏品(元帥盔)的圖片
藏品(女子側面肖像)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