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口簧琴
登錄號:20043000096的圖片(20043000096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11張
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43000096的圖片(20043000096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11張
登錄號:20043000096的圖片(20043000096_0002.jpg)(CC BY-NC),第2張,共11張
登錄號:20043000096的圖片(20043000096_0003.jpg)(CC BY-NC),第3張,共11張
登錄號:20043000096的圖片(20043000096_0004.jpg)(CC BY-NC),第4張,共11張
登錄號:20043000096的圖片(20043000096_0005.jpg)(CC BY-NC),第5張,共11張
登錄號:20043000096的圖片(20043000096_0006.jpg)(CC BY-NC),第6張,共11張
登錄號:20043000096的圖片(20043000096_0007.jpg)(CC BY-NC),第7張,共11張
登錄號:20043000096的圖片(20043000096_0008.jpg)(CC BY-NC),第8張,共11張
登錄號:20043000096的圖片(20043000096_0009.jpg)(CC BY-NC),第9張,共11張
登錄號:20043000096的圖片(20043000096_0010.jpg)(CC BY-NC),第10張,共11張
登錄號:20043000096的圖片(20043000096_0011.jpg)(CC BY-NC),第11張,共11張
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標本說明:此件為阿美族之口簧琴,琴身長七公分,寬兩公分,中間有三孔簧片,簧的一端較為細薄,插入固定在琴身,另一端則較為寬厚,以一小塊竹片夾住,再用細藤綑綁固定在舌根。全琴以竹片製成,上面刻以菱形紋路。
根據李卉所著《臺灣及東亞各地土著民族的口琴之比較》,原住民文化中之簧樂器雖只有口琴一種,但琴簧材質可分為銅簧、鐵簧、竹簧三類;依琴簧數目則可分為單簧、雙簧、多簧;以琴身橫截面所呈現之形狀可分為平片狀、弧形狀、半管狀三種。琴身則可用竹、木、骨或金屬薄片做成。
使用方式屬扯動式,琴臺兩邊均有細繩,演奏時一手纏繞其中一端繩子,一手扯動另一端繩子,振動簧片發出根音,並利用口腔內的舌位變化增強個別泛音音高。
根據呂炳川的歸納,除個別少數的限制,口簧琴的演奏不分男女老少,市內戶外,白天晚上。用途包括訊號傳遞,娛樂,求偶,抒傷解悶等功能。

館藏編號:20043000096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已瀏覽清單
藏品(步行蟲(2))的圖片
藏品(陶環)的圖片
藏品(鄭文忠早稻田大學專門部政治經濟科畢業證書)的圖片
藏品(打製石斧)的圖片
藏品(嘉慶24年4月楊德興買廖趙二宗園契)的圖片
藏品(辛文炳贈送日用品予暑期戰訓農藝工作服務隊)的圖片
藏品(窈窕淑女)的圖片
藏品(野薄荷)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