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黃金田繪《賣豆腐的姑娘》
登錄號:2005.007.0009的圖片(20050070009_P001.tif)(CC BY),第1張,共2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5.007.0009的圖片(20050070009_P001.tif)(CC BY),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5.007.0009的圖片(20050070009_I001.jpg),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5.007.0009

尺寸:79.2 x 77.9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推測年份(西元):2004~2004
類別一:圖書文獻類,藝術圖像,生活與民俗
創作者/製造者:黃金田
製造地:南投
關鍵詞:民俗畫、黃金田、豆腐
文物描述:1.黃金田所繪民俗畫《賣豆腐的姑娘》。畫作題跋為「賣豆腐的姑娘,歲次甲申年季秋,黃金田畫」,為2004年(申申年)所繪。
2.豆腐的價格平易近人,具有相當高的營養價值,所以在不常吃到肉類的年代,可說是窮人補充蛋白質最佳的食物。
在機器生產尚未出現之前,手工製作豆腐的過程相當繁複。首先必須長時間浸泡豆腐的原料—黃豆,夏季約四小時,冬季八小時,待黃豆軟漲之後,便以石磨研磨出豆漿,隨後一邊熬煮豆漿一邊加入凝固劑,這樣豆漿才能凝結成豆腦。不過這時也是豆腐好吃與否的關鍵,因為加太多凝固劑,豆腐會過硬,反之則過軟。待豆腦製作完成後,倒入鋪有白布的木盒中,完全以白布覆蓋,再用木板、石塊壓置,讓多餘水分擠出,約半小時之後,新鮮的豆腐便完成。
豆腐是一種要趁鮮品嚐的食物,所以豆腐一做好,賣豆腐的人便挑著用木頭製成的豆腐架,並用白布覆蓋豆腐,當客人前來購買時再一塊塊賣出。通常賣豆腐的人最怕天候不佳,客人這時比較不會出門買東西,對於不能放隔夜的豆腐,可就是一筆損失!
參考資料:呂理政主編,2006。臺灣生活圖曆:黃金田民俗畫‧現代當令事典,頁:160-161。臺北:遠足文化。
編目者:張淑卿
編目日期:2013/12/30
已瀏覽清單
藏品(陶罐)的圖片
藏品(龍瑛宗翻拍照155:龍瑛宗與友人合影34)的圖片
藏品(明治三十二年衛答礼收過范春芳范洪大租粟的完單)的圖片
藏品(陶環)的圖片
藏品(1950至2006年臺灣常民生活)的圖片
藏品(苦滇菜、苦菜)的圖片
藏品(瓷片)的圖片
藏品(萬福宮(復原心靈廳))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