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5.012.0079
尺寸:37 x 62.4 x 1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
類別一:器物類,生活衣飾與用品,衣裳帽履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男性、絲質、圓領、對襟、牛舌頭
文物描述:1. 清代皇室貴族或官員的禮服一般是沒有領子,穿著禮服時必須在袍褂等外衣上另加上一層硬領,這種短衣加上領子,又稱為「領衣」,因其形似牛舌,故俗稱「牛舌頭」。質料用布或綢緞製作,前為對襟,用布紐或金屬鈕釦扣合,衣長從頸部一直到延伸到腰際,和腰帶束綁在一起,這種領衣春秋二季是用綢緞,夏天用紗,冬天就用皮毛或是絨布,居喪者用黑色,有隔離衣服和頸部的作用,沿至清末亦可穿在袍褂之外,下端束在腰帶之內 。
2. 此領衣是雙層結構,表布是黃褐絲質緹花料材,裡襯是藍色絲料,在領口和對襟處縫綴有三對布扣,以金屬鏨花的釦子作作鈕頭,非常的精緻華麗,此種服式是滿族特有的款式,漢族服飾上沒有此種形式,此領衣沒有縫綴領子,應是穿在袍褂之外的款式。
參考資料:周迅、高春明,1996。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頁248。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
編目日期:2018/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