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朱地黑彩瓜形漆盒
登錄號:2005.012.0165的圖片(20050120165_I001.jpg)(CC BY),第1張,共4張
CC BY(姓名標示)    圖檔加入下載清單圖示
登錄號:2005.012.0165的圖片(20050120165_I001.jpg)(CC BY),第1張,共4張
登錄號:2005.012.0165的圖片(20050120165_I002.jpg)(CC BY),第2張,共4張
登錄號:2005.012.0165的圖片(20050120165_I003.jpg)(CC BY),第3張,共4張
登錄號:2005.012.0165的圖片(20050120165_I004.jpg)(CC BY),第4張,共4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5.012.0165

尺寸:9.4 x 17.5 x 8.8cm
歷史分期:1683-1895(清代),1895-1945(日本時代),1945-(二戰後)
年代描述:該漆器屬閩粵樣式,明清時期福建移民帶來,直到戰後仍有福州系統的漆藝師傅製作符合民間禮俗需求之漆器。以此作為推估依據
類別一:器物類,生活衣飾與用品,其他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漆器、雕漆、剔犀、雲雕
文物描述:1.本件朱地黑彩瓜形漆盒,分為上盒及下盒2部分,木胎,外型呈瓜形,上下開闔,漆器內層及上下開闔處髹黑漆。外層表面則髹朱漆為底,並雕刻出瓜果藤蔓紋路後,再以黑漆描繪線條及填色。瓜果紋為中國典型器具裝飾紋樣,有多子多孫之寓意。
2.臺灣早期的漆器多自福建,漆器的價格昂貴,是富貴人家才買得起的貴族用品,民間則將漆器用在年節、祭祀方面,如:待客的菓盒、茶盤,祭祀用的貢盤、神像彩繪等,或作為嫁女兒的嫁妝之用。
參考資料:1.朱玲瑤,2016。日治時期漆器工藝的發展與演變,藝術論壇,10:1-38。
2.黃麗淑、翁群儀,2016。傳藝巧工叢書:漆工藝卷,頁:42-77。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A
編目日期:2020/11/27
已瀏覽清單
藏品(旅 第38卷第1號)的圖片
藏品(明治珠包種茶茶葉)的圖片
藏品(冷熱水系統平面圖 示意圖)的圖片
藏品(槭葉括樓)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長福協公建碑記拓本)的圖片
藏品(臺灣銀行嘉義分行成立三周年全體同仁歡送沈經理歡迎鍾經理紀念留影)的圖片
藏品(大星蕨)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