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臺灣省臺南市選舉委員會編印《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七十五年選舉公報》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區域選舉部分
登錄號:2006.002.1466的圖片(20060021466_I001.jpg),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6.002.1466的圖片(20060021466_I00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6.002.1466的圖片(20060021466_I002.jpg),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6.002.1466

尺寸:81.7 x 55cm
歷史分期: 1965-(1965迄今)
推測年份(西元):1986
類別一:器物類,政治社教,文宣告示
關鍵詞:康寧祥、吳淑珍、朱高正、許榮淑、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
文物描述:  此物件為一選舉公報,為1986年的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的選舉公報,正面刊載「國民大會代表區域選舉候選人」、「立法委員區域選舉候選人」的相關照片、資訊、政見,並署名臺灣省臺南市選舉委員會編印,背面則是此次選舉投開票所地點的一覽表。
  此物件提到的是1986年的中央民意代表增補選,此次的選舉勢臺灣的第5次增補選,同時也是臺灣解嚴前的最後一次選舉,多位無黨籍人士在此次選舉中當選,如:康寧祥、吳淑珍、朱高正、許榮淑等。
  對於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的出現,始於種種因素。中華民國憲法於1946年制定、1947年公佈且實施,但國民黨政府在1947年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凍結憲法部分條文,且中華民國政府在這段期間喪失了大陸地區的統治權,上述因素下,依據「大法官釋字第76號解釋文」,因而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的任期得以無限延伸。1969年,政府開始推動首次的中央民意代表增補選,而後在1972年再次舉辦增補選,並開放局部改選以及定期改選。此後,在1975、1983、1986、1989年都設有增額立委選舉。由於選舉的名額在全體立委總額的比例有限,議會政治中相互制衡的效益較不顯著。然而選舉發揮了提升民眾政治意識的作用,也為「黨外」運動提供發揮的場域。
參考資料:增額立法委員選舉,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888(瀏覽日期:2020/01/16)。
編目者:委託編目-亞洲數位典藏02
編目日期:2020/08/21
已瀏覽清單
藏品(雷明頓標準9號打字機)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
藏品(磚燒臺南米街土地公神像)的圖片
藏品(林沈默-個人照)的圖片
藏品(黃金田繪《模型紙飛機》)的圖片
藏品(1950至2006年臺灣常民生活)的圖片
藏品(嘉南大圳組合〈虎尾郡崙背庄麥寮楊恩宛向東麥寮實行小組合長之勞務請款申請書〉)的圖片
藏品()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