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藏品資訊
持碗孩童照玻璃底片
登錄號:2006.007.0098的圖片(20060070098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2張
僅限公開瀏覽   
登錄號:2006.007.0098的圖片(20060070098_P001.tif)(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2張
登錄號:2006.007.0098的圖片(20060070098_I001.jpg),第2張,共2張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登錄號:2006.007.0098

尺寸:8.1 x 10.6 x 0.2cm
歷史分期: 1912-1926(日本時代-大正時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推測年份(西元):1930~1940
年代描述:從服裝推估為1930-1940
類別一:影音類,攝影資料,人物,個人照
創作者/製造者:不詳
製造地:不詳
關鍵詞:孩童、獨照、負片
文物描述:1.這張玻板四周有明顯的水漬變色情況,底片的左側與下方有大片透明的針孔狀與部分藥膜剝落現象,小孩鼻子上也有一片針孔狀的損壞現象。這種連續針孔狀的損傷通常起因於受潮時被大量的粉塵沾黏,例如紙張風化碎片或蟲便,當底片重新清理乾淨時就會產生這種針孔現象。臉部有加工塗紅。
2.影像內容是一位男孩童的獨照,短髮。他所穿的是多層次穿著,上衣中間部份素面無圖案,袖子寬長,下半身為粗線條的長褲,腳穿包鞋。男孩童雙手拿著一個小碗,他的左邊有一雙身正扶著他,以便在平地上站穩拍照。
3.「塗紅」,玻板時代的感光乳劑對紅棕色感光力低,因此人臉或皮膚會顯得暗沉,為了還原底片中景物或人物的明暗度,進而發展出人工修整的技巧,就是在黑白底片上,將景物局部塗上紅墨水,再利用淡色的紅墨水塗層可以減少印製相片時的曝光量,因此得到白皙的皮膚效果,讓沖洗出的照片更加真實並美化,且能使景物更加立體。直至1960年代,都還有相館使用這種方法。
編目者:委託編目-博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D
編目日期:2020/12/23
已瀏覽清單
藏品(藏書票—小人国(街を覗く))的圖片
藏品(網紋雙耳罐)的圖片
藏品(蔡允466號匯票)的圖片
藏品(1945年5月1日蘇東瀛家族之戰時造成的意外災害證明書與交付申請書)的圖片
藏品(鄧南光135底片(1446))的圖片
藏品(荒山之夜(上))的圖片
藏品(《摩登情報員》電影宣傳劇照)的圖片
藏品(長壽富貴釘線繡兩摺褡褳荷包)的圖片